[实用新型]一种电点火器扶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74062.2 | 申请日: | 2014-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8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君;刘利;张福兴;孙光雄;刘晶晶;梁涛;杨显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43 | 分类号: | E21B43/24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点火器 扶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稠油热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点火器扶正装置。
背景技术
辽河油田是我国最大的稠油生产基地,稠油产量约占总产量的60%。国内外对稠油油田的开发主要采取稠油热采技术,主要是通过升高油层温度,降低稠油粘度,从而降低稠油开发难度。在稠油热采中,主要采取的技术方法有蒸汽驱、火驱技术等。目前大部分辽河油田大部分区块处于蒸汽驱开发后期,开采难度增大,而将火驱技术作为其接替开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火驱技术开发成功的关键是油层点火。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点火方式主要分为注化学药剂点火和电点火两大类。其中电点火技术主要是利用井底电加热器将地面注入的介质,如空气或助燃剂加热,并使之与油层内的原油发生氧化反应,达到自燃点进行燃烧,因此,点火器是火驱技术能否成功的关键。目前火驱应用的点火器主要为捆绑式电点火器。捆绑式电点火器由于自身发热功率大、点火时间短、可靠性高等特点,已被国内外各油田火驱开采现场普遍采用,其配套试验、检测工艺设备已趋于成熟。所述的捆绑式电点火器是利用油管柱将点火器下入目的层位,其动力电缆绑到油管上与地面电源及信号采集控制柜连接,由于注气管柱在整个生产周期内不起出,导致生产周期结束后,电点火器及动力电缆烧毁,不能重复利用,单井生产成本高。为了解决电点火器重复利用的技术问题,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20112187.5,公开日期2013年11月13日,公开了《火烧油层可收卷式电点火及监测系统》,该专利提供了一种火驱移动式电点火器,其具有重复利用,运行成本低的特点,但作为一种新的火驱采油技术,还需要其他配套设备进行保障该火驱移动式电点火器的使用。
目前现场应用的火驱移动式电点火器,主要为外径19-25.4mm的连续油管式结构,工作时,利用连续管注入装置将该火驱移动式电点火器下入到预定位置,然后通所述火驱移动式电点火器对注入空气进行加热。在现场应用过程中,由于该火驱移动式电点火器在下井之前是收卷在电缆滚筒上,在自身刚性作用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弯曲形变,导致该火驱移动式点火器与油管内壁接触,不能居中在油管中间,使热量更多的通过油管散失掉而不能充分的传递到注入的空气中,降低点火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火驱移动式电点火器在油管中不能居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点火器扶正装置,该装置能在火驱移动式电点火器下井时的扶正所述火驱移动式电点火器,使火驱移动式电点火器在油管中能居中,避免所述火驱移动式电点火器直接与油管接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点火器扶正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扶正套、锁紧销钉、扶正支腿、连接螺栓、金属滚球、螺母,其中:
所述扶正套为圆环结构;所述扶正套的环壁上至少安装一个用于固定所述扶正套与电点火器连接的锁紧销钉;所述扶正套的外环上等间隔距离至少设置两组所述扶正支腿;所述扶正支腿的外端部设置有金属滚球;所述金属滚球通过所述连接螺栓穿过所述金属滚球的中心在所述扶正支腿的外端部连接,所述连接螺栓的另一端用螺母进行固定。
上述所述的一种电点火器扶正装置,其优选方案为,所述扶正套的外环上等间隔距离设置三组所述扶正支腿。
上述所述的一种电点火器扶正装置,其优选方案为,所述的三组扶正支腿中有一条扶正支腿的长度短于其他两天扶正支腿长度。
上述所述的一种电点火器扶正装置,其优选方案为,所述扶正套的环壁上等间隔距离设置三组锁紧销钉。
上述所述的一种电点火器扶正装置,其优选方案为,所述扶正支腿与所述扶正套之间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上述所述的一种电点火器扶正装置,其优选方案为,所述扶正套的外圈为方形结构。
上述所述的一种电点火器扶正装置,其优选方案为,所述扶正支腿为圆管形结构。
上述所述的一种电点火器扶正装置,其优选方案为,所述扶正支腿的外端部还设置有滚动槽;所述滚动槽内设置有弹簧结构,所述弹簧结构与所述连接螺栓相连接。
上述所述的一种电点火器扶正装置,其优选方案为,所述弹簧结构为弹簧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740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