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曝气生物滤池的防堵滤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74448.3 | 申请日: | 2014-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0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于新玉;余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0 | 分类号: | C02F3/10;C02F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王明霞 |
地址: | 10009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滤池 防堵滤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具体讲,涉及一种曝气生物滤池的防堵滤头装置。
背景技术
曝气生物滤池系统(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简称BAF),在提供足够氧气的条件下,利用曝气池中的滤料结成生物膜发生硝化作用,起到主要降低污水中氨氮的目的。是一种采用颗粒滤料固定生物膜的好氧或缺氧生物反应器,集生物接触氧化与悬浮物滤床截留功能于一体。在生物滤池中采用圆形陶瓷滤料作为微生物载体,驯化出不同功能的优势菌种,缩短生物氧化时间,提高生化处理效率,以适应水质的变化,使处理水质稳定。采用的曝气生物滤池具有去除SS、COD、BOD、硝化、脱氮、去除AOX(有害物质)的作用,其特点是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悬浮固体于一体,节省了后续沉淀;其容积负荷、水力负荷大,水力停留时间短,所需基建投资少,出水水质好;运行能耗低,运行费用省。该滤池对氨氮的去除率较高。
曝气生物滤池的运行分为两个过程:过滤过程和反冲洗过程。过滤过程:污水分别从滤池底部进入每格曝气生物滤池,通过滤头,再经过滤料层从上部出水。出水渠道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工艺出水渠道,下层为反冲洗排水渠道。反冲洗过程:滤池的反冲洗过程全部为自动控制。反冲洗水、气从滤池底部进入,经过一系列的气、水反冲洗程序后,反冲洗排水的蝶阀开启,反冲洗废水排到反洗废液池。
过滤是水处理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给水工程中的滤池,当滤池过滤水运行时,在工作周期内随着滤料层截污量的增加,滤料的孔隙率不断减少,污泥渗透度加深,对水流的阻力增大,致使滤速下降,滤池水位就逐渐上升,滤后水浊度升高。为使滤池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保证出水水质和水量,此时必须进行反冲洗,冲击滤板上的滤料层。
BAF生物滤头安装在滤板上,其主要作用是使BAF曝气生物滤池的底部配水及气水联合反冲洗时配气均匀。BAF长柄滤头是曝气生物滤池(BAF)布水及反冲洗的重要部件。本新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对滤头装置做了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曝气生物滤池防堵滤头装置。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的防堵滤头装置,所述的滤头装置由上滤帽1、预埋套管2、滤杆3和下滤帽4组成,滤杆顶部上沿滤杆方向设置有一或两组滑槽8,滑槽上以一定的间隔向相同的方向设置有固定点9,预埋套管通过与其内部设置的与固定点相适应的凸起可调节的固定于滤杆顶部的固定点上,上滤帽顶部设置有外螺纹,外螺纹与预埋套管顶部的内螺纹相匹配;滤杆顶部设置有凹槽。
本发明的第一优选技术方案为:凹槽为2~4个,均匀分布于滤杆顶部的管径上。
本发明的第二优选技术方案为:滤杆的内腔与上滤帽的内腔相通,上滤帽由顶部的横向导流板和侧壁的竖向导流叶片组成,竖向导流叶片间隔设置,所述横向导流板的面积大于滤杆的内径面积。
本发明的第三优选技术方案为:滤杆的内腔与下滤帽的内腔相通,下滤帽通过卡扣或者螺纹连接于滤杆的底部。
本发明的第四优选技术方案为:下滤帽由顶部的横向导流板和侧壁的竖向导流板组成,所述的横向导流板上设置有导流孔。
本发明的第五优选技术方案为:下滤帽的横向导流板的面积小于滤杆的内径面积。
本发明的第六优选技术方案为:上滤帽1和下滤帽4的底边设置有固定圈。
本发明的第七优选技术方案为:滤头装置总长为400~430mm,预埋套管的长度为14~20cm,滤杆顶部的螺纹的长度为40~50cm;滤杆内径为18~22mm。
本发明的第八优选技术方案为:上滤帽的竖向导流叶片的间隙宽度为0.25~0.35mm,下滤帽的竖向导流叶片的间隙宽度为0.2~0.3mm。
本发明的第九优选技术方案为:滤杆的中下部设置有两个气孔和一条进气缝;气孔的直径为3~5mm,进气缝的长度为20~22mm,宽度为1.5~2.5mm。
下面对本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本新型的曝气生物滤池防堵滤头装置采用ABS塑料制造,承压强度高,踩碰不碎,滤帽底边设计有增强底缝,使之与滤板间无死水区且不积泥,使得布水布气均匀,提高出水水质,同时节约投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大唐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744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皮环切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直升机主减速器螺旋锥齿行星轮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