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检验科用采血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75212.1 | 申请日: | 2014-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34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郑金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金菊 |
主分类号: | A61B5/153 | 分类号: | A61B5/15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42 山东省青岛市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验 科用采 血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验科用采血管。
背景技术
在公知的技术领域,检验科用的采血管多为塑料的,敞口,当医护人员采血后,患者或家属需要把血样转移到化验室,这一过程容易使血液受到污染。同时,一些医院用的采血针,多采用三棱针,因为不是一次性采血针,需要消毒,要是消毒不彻底会造成交叉感染,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伤害。近几年,采血针多采用了一次性的,可是由于采血的深度不好掌握,取血效果不理想,操作起来也很不方便,其一般的原理机构也是基于注射器的原理,无论从人体的舒适度和安全可靠性,还是操作的便捷程度,都需要进行提高,以适应现代医疗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人体舒适度好、安全可靠性佳且操作高效便捷的检验科用采血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检验科用采血管,包括塑料存储筒,在所述塑料存储筒的一端设有喇叭扩口套,在所述喇叭扩口套的内侧表面粘接有医用硅胶层,在所述塑料存储筒的端部且位于喇叭扩口套的内腔中设有弹性保护软管,在所述弹性保护软管内镶嵌有刺穿针,所述刺穿针的尾端伸入于塑料存储筒的底部,且在所述刺穿针的尾端上滑动连接有密封橡胶塞,且所述密封橡胶塞粘接在塑料存储筒的底部的内表面上,在所述塑料存储筒的内腔中的上部设有限位薄膜,在所述塑料存储筒的顶端设有抽气口,所述抽气口通过橡胶软管与电动抽气机相连。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塑料存储筒的侧壁上设有捏持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根据日常抽血操作的特点,采用电动抽气机施力,便于平稳控制,同时通过医用硅胶层,可在操作时贴附在人体皮肤上,带来冰凉的触感,降低抽血的刺痛感,密封橡胶塞的设置,可使得在抽血完毕后,直接捏住弹性保护软管,即可拔出刺穿针,同时密封橡胶塞可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解决了后顾之忧,本方案整体结构新颖,稳定可靠,极具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塑料存储筒,2.喇叭扩口套,3.医用硅胶层,4.弹性保护软管,5.刺穿针,6.密封橡胶塞,7.限位薄膜,8.抽气口,9.橡胶软管,10.捏持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检验科用采血管的优选实施例,包括塑料存储筒1,在所述塑料存储筒1的一端设有喇叭扩口套2,在所述喇叭扩口套2的内侧表面粘接有医用硅胶层3,在所述塑料存储筒1的端部且位于喇叭扩口套2的内腔中设有弹性保护软管4,在所述弹性保护软管4内镶嵌有刺穿针5,所述刺穿针5的尾端伸入于塑料存储筒1的底部,且在所述刺穿针5的尾端上滑动连接有密封橡胶塞6,且所述密封橡胶塞6粘接在塑料存储筒1的底部的内表面上,在所述塑料存储筒1的内腔中的上部设有限位薄膜7,在所述塑料存储筒1的顶端设有抽气口8,所述抽气口8通过橡胶软管9与电动抽气机相连。
在所述塑料存储筒1的侧壁上设有捏持凹槽10。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根据日常抽血操作的特点,采用电动抽气机施力,便于平稳控制,同时通过医用硅胶层,可在操作时贴附在人体皮肤上,带来冰凉的触感,降低抽血的刺痛感,密封橡胶塞的设置,可使得在抽血完毕后,直接捏住弹性保护软管,即可拔出刺穿针,同时密封橡胶塞可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解决了后顾之忧,本方案整体结构新颖,稳定可靠,极具实用价值。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金菊,未经郑金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752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