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折叠式座椅的小型牵引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75724.8 | 申请日: | 2014-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57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蔡迪航;苏振海;李添辉;廖春琴;王喜栓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02 | 分类号: | B60N2/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李宁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式 座椅 小型 牵引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牵引车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折叠式座椅的小型牵引车。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公用场所使用的座椅有一部分为可折叠式,比如电影院的折叠座椅、学校的折叠座椅等。这种座椅的优势是节约空间,在不需要的时候座椅可以自动折叠,以达到节约空间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小型牵引车由于空间受限,一般无座椅,而采用站驾式。如果是在小型牵线车中采用坐驾式,则需更大车身尺寸。
但是,牵引车作为一种运输工具,在具体工况使用中有短路程的运输,也有长路程的运输。在短路程的运输使用中,驾驶员采用站驾式驾驶尚且可以坚持。另一方面,对于短路程来说,比如拣选,因为要频繁地上下车,本来也会选择不坐而采取站驾式,这个时候,如果座椅不能折叠,会影响驾驶员上下车的便携性。而如果是长路程的运输时,则需要坐驾以避免劳累。如何在同一辆车上同时实现站驾和坐驾的双功能合一,就成为了一个技术难点,尤其是小型的牵引车,往往受限于空间。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专门研发出一种带折叠式座椅的小型牵引车,以解决现有小型牵引车所存在的缺陷,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折叠式座椅的小型牵引车,以实现在微小的空间中,站驾和坐驾双功能合一的驾驶环境。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带折叠式座椅的小型牵引车,包括靠背、座椅、旋转轴和扭簧,靠背安装在车架上,座椅通过旋转轴与靠背连接,旋转轴上套有使座椅自动翻起向靠背折叠复位的扭簧。
所述靠背借助一组可调节高度的伸缩套管安装在车架上,伸缩套管由内导管、外导管和调整把手组成,调整把手穿插在内导管和外导管对应的插孔中使伸缩套管高度定位,外导管的底部安装固定在车架上,内导管的顶部安装固定旋转轴支架,靠背安装固定在旋转轴支架上,旋转轴架设在旋转轴支架上,座椅安装在旋转轴上,座椅绕旋转轴相对靠背转动。
所述靠背上开设座椅槽,座椅折叠时嵌入座椅槽中。
所述靠背上方形成扶手孔。
所述座椅槽与扶手孔相通。
所述座椅的形状类似自行车座椅,呈前端窄而往后逐渐变宽的形态。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很好地解决了小型牵引车微小的空间中,站驾和坐驾的双功能合一,既可以满足短路程的驾驶需求,也可以满足长路程的驾驶需求。同时,此结构不会额外占用空间,尤其适用于小型车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站驾)侧视图;
图2是图1的向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座驾)侧视图;
图4是图3的向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标号说明
靠背1,靠背背板10,扶手孔11,座椅槽12,座椅2,座椅芯架20,旋转轴3,扭簧4,车架5,伸缩套管6,内导管61,外导管62,调整把手63,旋转轴支架6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带折叠式座椅的小型牵引车,包括靠背1、座椅2、旋转轴3和扭簧4。
靠背1安装在车架5上。座椅2通过旋转轴3与靠背1连接,使座椅2可以相对靠背1旋转,供驾驶员坐驾或站驾。旋转轴3上套有扭簧4,扭簧4可以使座椅2自动翻起并向靠背1折叠复位。
此处安装可以是直接安装,也可以是间接安装,比如为了方便整个座椅的升降调节,配合图5和图6所示,此实施例将靠背(图中所示为靠背背板10,靠背背板10上通过四颗螺栓锁附软垫部分即成型为靠背1)借助一组可调节高度的伸缩套管6安装在车架5上,伸缩套管6由内导管61、外导管62和调整把手63组成,调整把手63穿插在内导管61和外导管62对应的不同插孔中,使伸缩套管6呈现不同的高度定位,对应地,外导管62的底部安装固定在车架5上,内导管61的顶部安装固定旋转轴支架64,靠背背板10安装固定在旋转轴支架64上,具体实施例中是将内导管61、旋转轴支架64和靠背背板10焊接在一起构成焊接总成,旋转轴3架设在旋转轴支架64上,座椅(图中所示为座椅芯架20,座椅芯架20放入模具中在外包覆泡沫层、皮革或其他材料即成型为座椅2)安装在旋转轴3上,使座椅2可以绕旋转轴3相对靠背1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未经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757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座椅电动调角器的旋转组件
- 下一篇:油电双动力节能传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