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压马达安装吊梁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77174.3 | 申请日: | 2014-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34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戴炼;王显辉;贾元庭;戴文祥;胡正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润邦卡哥特科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12 | 分类号: | B66C1/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金重庆 |
地址: | 215437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马达 安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机械,具体地说,是一种液压马达安装吊梁。
【背景技术】
目前大型机械内部液压马达的安装都是通过多根吊带、扎带及手摇葫芦,并借助于机械本身结构进行吊运和调节安装的过程,有时还需借助撬棒来调节位置。
现有安装方法,调节时需要费很大的气力;所用的扎带、吊带及手摇葫芦也需要准备很多,过程繁琐,花费的时间较多;安装过程中大多用人力搬运调节。这些现有的安装方法大大降低了安装效率、并且还容易碰坏液压马达或其他结构。
目前,一种节省人力、物力、高效率的液压马达安装装置还未见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节省人力、物力、高效率的液压马达安装吊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液压马达安装吊梁,设有型材矩形管、顶部吊耳、两端吊耳和卸扣,所述的顶部吊耳焊接在型材矩形管上端中部,所述的两端吊耳焊接在型材矩形管两端下侧,所述的两端吊耳上安装有卸扣。
所述的顶部吊耳共三个。
所述的三个吊耳位于吊梁顶部中部,间隔20-50cm。
所述的液压马达安装吊梁通过顶部吊耳与车间行车相连。
所述的型材矩形管两侧用钢板焊接密封。
所述的卸扣为U型。
所述的卸扣U型顶端设有螺栓。
所述的卸扣与吊耳通过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吊梁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安装;
2、吊梁操作简单,工人在使用时仅需扶稳吊梁即可完成吊运、调节过程;
3、结构安全,吊梁顶部设有三个吊耳,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新型液压马达安装吊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型材矩形管 2.顶部吊耳
3.卸扣 4.两端吊耳
11.钢板 31.螺栓
请参见图1,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液压马达安装吊梁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液压马达安装吊梁设有型材矩形管1、顶部吊耳2、两端吊耳4和卸扣3。吊梁主体结构是通过型材矩形管1和吊耳焊接而成,所述的型材矩形管1两侧用钢板11焊接密封,两端吊耳4上设有卸扣3,所述的卸扣为U型,U型顶端设有螺栓31,所述的卸扣3与两端吊耳4通过螺栓31连接。所述的两端吊耳4焊接在型材矩形管1下部两端,所述的顶部吊耳2焊接在型材矩形1管上端中部,顶部共三个吊耳,间隔20cm-50cm。马达安装吊梁需与车间行车通过顶部吊耳2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卸扣3用于方便安装吊带或手摇葫芦。所述的两端吊耳4的作用在于提供足够长度能将液压马达吊运至安装位置。所述的三个顶部吊耳4的作用在于提高吊运过程的稳定性,保证安全,可选择一个或两个吊耳进行起吊。
吊运液压马达时只需吊起液压马达,在另一端加相应配重(因液压马达较重,约2吨,配重物可采用同样重量的液压马达),将液压马达吊运至安装点进行安装,简化从塔身门到安装位置吊运、调节的过程。吊运结束时卸去配重,大大减少了安装液压马达时吊运调节所化的精力及时间,操作简单。
此吊梁对强度和刚度要求较高,利用矩形管进行结构焊接正是保证了强度和刚度要求;两端用钢板11焊接封闭,减少油漆量,一定程度上调高了梁的使用寿命,节约了成本,吊耳部分由于要吊起约2吨重的液压马达,因此吊耳也要保证足够的强度。
运用此实用新型,吊运、调节过程转化为车间行车吊运,安装人员只需扶稳吊梁,即可完成吊运、调节过程。可大大减少之前因吊运和调节所花费的时间,还节省了人力、资源。此工装不仅可应用在安装液压马达的过程中,也可应用于类似比较重的零件安装。从而节省了工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安装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润邦卡哥特科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润邦卡哥特科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771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