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周式脉冲电场发生器灭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78443.8 | 申请日: | 2014-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2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韩其国;黄雪琳;刘珂舟;杨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3/01 | 分类号: | A23L3/01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周 脉冲 电场 发生器 灭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灭菌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圆周式脉冲电场发生器灭菌装置。
背景技术
高压脉冲电场灭菌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最新发展和最为活跃的一种新型的非热灭菌技术。高压脉冲电场灭菌原理,是将食品置于两个电极之间,通过对两个电极施加脉冲式高压电源,在两电极之间产生瞬间的高压脉冲电场,作用于食品,破坏食品内部细菌的细胞壁,促使细菌死亡,从而达到灭菌效果。高压脉冲电场灭菌,其时间短、无温升、杀菌效果明显,总体优于传统的热式灭菌,而倍受世界关注。
目前国际上普遍对电源加以研发,其中包括:高频脉冲调制电路、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智能控制系统等构成。输出的高电压加于两个电极之间形成高压脉冲电场。由于采用大功率晶闸管或IGBT等器件,这种方法成本较高、器件易损;此外,由于通过调制电路来实现脉冲波形,技术难度大,电路和控制复杂,阻碍了它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圆周式脉冲电场发生器灭菌装置,通过周期性的脉冲电场,对流过管道的液体进行快速灭菌,且装配可靠、机械零件不易损坏。
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电极固定圈、电极、炭刷固定圈、内碳刷、铜环、外碳刷、导线和管道。
所述电极固定圈的尾部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炭刷固定圈的头部通过轴承支承在电极固定圈的头部,尾部外壁沿轴向间距固定有两个铜环;每个铜环外沿设置有外碳刷;一个铜环外沿的外碳刷接直流电压正极,另一个铜环外沿的外碳刷接直流电压负极;所述的两个内碳刷固定在炭刷固定圈的头部内壁,每个内碳刷与一根导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炭刷固定圈开设有两个导线孔,两根导线的另一端分别穿过对应的导线孔与一个铜环连接;所述的管道穿过电极固定圈和炭刷固定圈;电极固定圈的头部固定有多个电极,所有电极的尾部均伸出电极固定圈外;所述的两个内碳刷及所有电极设置在电极固定圈的同一横截面处。
所述的直流电压为1000~10000V。
所述电极固定圈和炭刷固定圈的材料均为聚四氟乙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电极获得周期性的脉冲电场,作用于管道,对流过管道的液体进行灭菌;脉冲的频率和宽度可以通过电机转速和电极宽度(或内碳刷宽度)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液体的灭菌要求。
2、本实用新型装配可靠、机械零件不易损坏,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有助于推广应用。
3、本实用新型可实现连续流动液体的在线式连续灭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圆周式脉冲电场发生器灭菌装置包括底座1、电极固定圈2、电极3、炭刷固定圈5、内碳刷6、铜环7、外碳刷8、导线9和管道10。
如图1和2 所示,电极固定圈2的尾部固定在底座1上;炭刷固定圈5的头部通过轴承4支承在电极固定圈2的头部,尾部外壁沿轴向间距固定有两个铜环7;每个铜环7外沿设置有外碳刷8;一个铜环外沿的外碳刷8接直流电压正极,另一个铜环外沿的外碳刷8接直流电压负极;直流电压为1000~10000V。两个内碳刷6固定在炭刷固定圈5的头部内壁,每个内碳刷6与一根导线9的一端连接;炭刷固定圈5开设有两个导线孔,两根导线9的另一端分别穿过对应的导线孔与一个铜环7连接;管道10穿过电极固定圈2和炭刷固定圈5;电极固定圈2的头部固定有四个电极3;所有电极3的尾部均伸出电极固定圈2外,头部尖端与管道10外壁的距离均为2mm;两个内碳刷6及所有电极3设置在电极固定圈2的同一横截面处。
铜环7包括两个半环;两个半环均嵌入炭刷固定圈5尾部外壁开设的安装槽内,且两个半环通过螺栓固定。
电极固定圈2和炭刷固定圈5的材料均为聚四氟乙烯。
该圆周式脉冲电场发生器灭菌装置的工作原理:
直流电压通过外碳刷8经铜环7接入内碳刷6;电机11通过皮带12带动炭刷固定圈5转动,当内碳刷6旋转到与电极3位置时产生脉冲电场,对流过管道10的液体进行灭菌。两对电极3获得周期性的脉冲电场,作用于管道10;改变直流电压大小可调节电场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784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肉香型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制作方法及用法
- 下一篇:一种红枣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