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高温电除尘器极板变形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79156.9 | 申请日: | 2014-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01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刚;刘科;吴飞;谷化强;李继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建材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3/34 | 分类号: | B03C3/34;B03C3/76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24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高温 电除尘器 极板 变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防变形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防止高温电除尘器极板变形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社会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国家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也日益严格。电除尘器作为环保产业中大量制造的装备,主要用于去除工业气体中的烟尘或粉尘。
随着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日趋严格,人们对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烟尘或颗粒物的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标准的严格必将对电除尘器的设计和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电除尘器的除尘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荷电阶段,收尘阶段和清灰阶段。含尘气体通过高压电场电离,烟尘粉尘粒子荷电,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沉积于阳极板,在粉尘层积聚到一定厚度后经振打清灰,完成烟气的除尘过程。电除尘器净化效率高、设备阻力小、工作温度可靠、运行费用较低,同时烟气处理量较大,在建材、电力、冶金、化工和食品加工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高温工况下工作的电除尘器,例如玻璃厂、水泥厂、电厂及大型冶金高炉的烟气除尘,由于电除尘器的工作温度较高,振打装置在击打振打杆时,由于在400~450℃的高温环境下,阳极板的膨胀伸长量大,阳极板在高温强气流的冲击环境下发生变形扭曲,造成极板表面凹凸不平,而且工作电压不能达到除尘器正常工作的要求从而影响除尘效率。同时阳极板的变形扭曲,造成阳极板凹凸不平,对极板的振打清灰造成影响,经过广泛检索,尚未发现较为理想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阶段电除尘器的阳极板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容易发生扭曲变形,而使得工作电压达不到正常工作要求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防止高温电除尘器极板变形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止高温电除尘器极板变形的装置,包括支撑横梁,在支撑横梁上连接一组阳极板,在阳极板的下侧配合连接一个振打杆,在振打杆一端振动配合振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阳极板的下端连接一组重物块。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有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重物块通过绳索连接在阳极板上。
所述的重物块根据阳极板的大小及刚性强度,采用钢块或铅块。
本装置通过在阳极板下方设置重物块,增强阳极板在竖直方向的热稳定性,将极板横向膨胀量转化为纵向膨胀,保证极板表面平整,易于清灰。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装置结构简单,采用重物垂吊的方式,提高除尘器阳极板的热稳定性,保证极板在竖直方向的平整,有利于振打清灰的效果;可有效保证极板的平整,在振打清灰后阳极板与阴极板间距不变,烟气中粉尘的驱进速度可保持不变,且使用成本低,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止高温电除尘器极板变形的装置,包括支撑横梁3,在支撑横梁3上通过悬挂板2和悬挂螺栓垂吊连接一组阳极板4,阳极板4勾嵌连接成一个整体,在阳极板4的下侧配合连接一个振打杆5,在振打杆5一端振动配合振打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阳极板4的下端还连接一组重物块6,所述的重物块6为方形结构的钢块或铅块,它通过四个绳索11连接在阳极板4上,所述绳索11的一端分别连接在重物块6的四个拐角上,以保证重物6悬于极板正下方。
所述的振打装置1包括拉杆7,在拉杆7上滑动连接提升臂8,在提升臂8的前端铰接振打轴9的一端、振打轴9的另一端铰接锤头10,锤头10与振打杆5一端振动配合,所述的振打轴9还连接振打动力源。
上述实施例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和实施要点,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及等效结构变换或修饰,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建材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建材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791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