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载重汽车轮胎气压报警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79583.7 | 申请日: | 2014-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1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石绍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绍娟 |
主分类号: | B60C23/04 | 分类号: | B60C23/04 |
代理公司: | 绥化市广辉专利事务所 23104 | 代理人: | 王丽丽 |
地址: | 15200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载重 汽车轮胎 气压 报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警示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载重汽车轮胎气压报警器。
背景技术
载重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轮胎漏气是经常发生的故障,当轮胎漏气到一定程度时,如果不及时发现继续行驶,轮胎就容易被压坏,更严重的是轮胎碾坏以后就被甩掉,使路面被划拉成沟,甚至导致翻车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货物损坏,因此,一般重车运行时,行驶几十公里就需要停下来检查轮胎内气压情况,这不仅给司机造成麻烦,而且耽误时间,鉴于上述情况,市场上曾出现过多种轮胎报警器,如指针式、气门帽式、红外或超声波报警器,但安装不方便,繁琐,抗干扰能力差,易误报,容易丢失或被破坏,因此,到目前仍没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重汽车轮胎气压报警器,结构简单,安装和使用方便,报警准确,造价低,适于广泛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载重汽车轮胎气压报警器包括:壳体,螺纹套,连接螺母,连接套,导电环,膜片,压力弹簧,调节螺母,发射芯片和接收装置,连接螺母的一端与螺纹套相螺接固定,另一端与连接套的一端相螺接固定,连接套内依次设置导电环,膜片与压力弹簧,调节螺母与压力弹簧相配合并螺接固定设置在连接套的另一端,发射芯片经导线与导电环及膜片分别电联接,并与连接套腔体绝缘密封设置,上述部件外面设置壳体,接收装置固定设置在驾驶室内。
所述的螺纹套内固定设置顶针,顶针的周围均布设置若干连通后腔室的气孔。
所述的接收装置包括仪表板、扬声器、开关按钮、数字显示屏、接受天线、信号放大电路、分析比较电路、显示和报警电路。
本实用新型一种载重汽车轮胎气压报警器,采用连接螺母一端与螺纹套螺接固定,另一端与连接套的一端螺接固定,连接套内依次设置导电环,膜片和压力弹簧,调节螺母与压力弹簧相配合并螺接固定设置在连接套的另一端,发射芯片经导线与导电环及膜片分别电连接并与连接套腔体绝缘密封设置,上述部件经壳体,固定设置在轮胎钢圈上,螺纹套与轮胎进气管相连接,接收装置固定设置在驾驶室内,本实用新型安装方便,牢固,抗干扰能力强,报警准确率高,不误报,不易损坏,成本低,适于在载重汽车的双轮胎中推广应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剖视图;
图2为接收装置仪表板主视图;
图3为图2的电原理;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示意图;
图5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载重汽车轮胎气压报警器包括:壳体1,螺纹套8,连接螺母10,连接套19,导电环6,膜片5,压力弹簧4,调节螺母3,发射芯片2和接收装置,连接螺母的一端与螺纹套相螺接固定,另一端与连接套的一端相螺接固定,连接套内依次设置导电环,膜片与压力弹簧,调节螺母与压力弹簧相配合并螺接固定设置在连接套的另一端,发射芯片经导线与导电环及膜片分别电联接,并与连接套腔体绝缘密封设置,上述部件外面设置壳体,接收装置固定设置在驾驶室内。
所述的螺纹套内固定设置顶针18,顶针的周围均布设置若干连通后腔室7的气孔20。
所述的接收装置包括仪表板12、扬声器11、开关按钮13、数字显示屏14、接受天线15、信号放大电路16、分析比较电路17、显示和报警电路。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及壳体固定在车轮的钢圈21上,将螺纹套与轮胎进气管9相螺接固定,其套内的顶针将进气管内的压力片顶起,此时,轮胎内的气体,经顶针周围的通气孔进入本实用新型的腔室内,调节好调节螺母,使之腔室内压力正常时,气压力使膜片与导电环分离,发射芯片停止工作,当轮胎内气压降低时,弹簧压力大于腔室内气压力时,导电环与膜片接触,导线将接通的信号传给发射芯片,发射芯片的天线将信号传出,仪表板上的接收天线接到信号后进行放大分析比较,显示电路显示哪只轮胎欠压,报警器同时报警,驾驶员接到报警信号后,可关掉报警开关,看清楚显示屏的车轮号码,准确掌握并可及时排出故障。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在双轮胎载重汽车上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绍娟,未经石绍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795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