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合成革工艺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79735.3 | 申请日: | 2014-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08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邵烨;陈自刚;张国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闽锋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5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84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革 工艺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皮革制造技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合成革工艺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增长和应用领域拓展,人类对皮革材料的需求倍增,数量有限的天然皮革早已不能满足人们这种需求。经过20多年的不断研究开发,合成革无论在产品质量、品种、还是产量上都得到了快速地增长。其性能越来越接近天然皮革,某些性能甚至超过天然皮革,达到了与天然皮革真假难分的程度,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当今,在室内装饰、沙发面料、汽车内饰、服装、鞋类和箱包等等革制品当中,相当大的份额被合成革所占据,日益得到市场的肯定。
PU革在目前的人造革产品中属于高端的产品。PU革具有与天然皮革相似的束状超细纤维结构,经加工处理后与天然皮革在外观和性能上非常接近,并且在机械强度、防化学腐蚀性、透气吸湿、抗变形等方面优于天然皮革,其在柔软度、可剥离性、耐久度、造面加工方面的性能是传统的人造革所无法相比的。湿法PU透气革和超细纤维基材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是今后合成革制造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PU革的生产一般采用湿法工艺,通常以无纺布或毛布作为基材,在含有二甲基甲酰胺的浸槽中浸入树脂定型,然后经过预凝固、干燥定型等工序后,进 入涂料台涂抹聚氨酯浆料,然后进入凝固槽进行凝固成膜处理。在凝固过程中,通过置换形成泡孔。带有泡孔的皮膜经过水槽中的反复冲洗,脱除残留的二甲基甲酰胺之后,通过烘干生成贝斯。贝斯再经过后续的加工才能最终被制成PU革。
上述生产工艺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会带来大量污染物。PU革制造所产生的污染气体是一种混合型污染物,包括粉尘和有毒有机物。如果进入大气中,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对周边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现有技术中对PU革生产中产生的污染物按照一般的工业废气来加以处理,主要通过过滤、回收等手段去除其中的粉尘和一些无机气体,但是对其中的有机物无法实现高效、彻底的净化,不能完全达到治理污染的要求,而且因回收不彻底而产生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合成革工艺净化装置,可以充分净化PU革生产中生成废气中的粉尘和有害物质,达到环保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合成革工艺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去尘室和喷淋腔,其中所述去尘室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用于导入合成革生产中的废气;去尘室在内部沿废气流向设置若干层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之间具有彼此相对的静电板;所述出气口经管道和风机连接到位于喷淋腔下部侧壁的进气开口;所述喷淋腔具有通过导管连接的喷洒头;喷淋腔的底部具有液体回收盘,所述液体回收盘上具有出液口。
优选的是,所述合成革工艺净化装置包括位于PU革生产线上方的集气罩和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汇集至总排气管,总排气管连接至去尘室的进气口。
优选的是,位于去尘室的出气口和喷淋腔的进气开口之间的风机为变频风机。
优选的是,喷淋腔的所述喷洒头为螺旋喷嘴。
优选的是,所述喷淋腔在所述喷洒头上方具有波纹型规整填料、液体再分布器、丝网规整填料、波纹填料以及槽式液体分布器。
优选的是,所述喷淋腔的出液口连接至吸收液贮罐,并且喷淋腔包括液位控制器。
优选的是,所述喷淋腔内包括DMF在线浓度测定仪。
可见,本实用新型可对合成革生产中的废气进行去尘和有害有机质的喷淋吸收,使其中的有害物质被充分吸收净化,吸收有害有机质后的溶液可用于实现材料回收。经验证经本实用新型处理后的废气中DMF质量浓度小于40mg/立方米,可直接达标排放至空气,吸收塔对DMF的吸收率可达95%以上,有利于降低污染和节约资源,具有良好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按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去尘室结构示意图;
图2是按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喷淋腔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闽锋化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闽锋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797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煤层气井防煤粉泵
- 下一篇:大功率潜水泵的内部控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