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降低碾压混凝土骨料分离的自卸汽车车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0258.2 | 申请日: | 2014-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36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毅;王洪军;翟张宏;张庆;王晓峰;张成;乔雪;王飞;谭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1/26 | 分类号: | B60P1/26;B60P1/28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碾压 混凝土 骨料 分离 汽车 车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卸汽车车门,具体涉及一种可降低碾压混凝土骨料分离的自卸汽车车门,属于机械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碾压混凝土具有胶凝材料用量较少、施工速度快等显著特点,在水电工程中常作为坝体填筑材料被广泛使用。在坝体浇筑过程中,常采用自卸汽车将碾压混凝土直接从拌和楼运到仓面浇筑位置进行浇筑,无需中间转运,经济且实惠。然而,自卸汽车在进行碾压混凝土卸料时,碾压混凝土在重力作用下沿着车厢下滑,再自由落体到地面,并在地面形成锥形料堆,碾压混凝土沿着锥形料堆坡面滑动或滚动并逐渐扩大堆放范围,随着料堆增高,碾压混凝土在料堆坡面上滑动或滚动时间加长,碾压混凝土骨料在滚动或下滑过程中将包裹在周围的浆液逐渐抖落,导致碾压混凝土骨料分离,最终出现了在料堆底面四周有大量孤立石块的现象。如果采用骨料分离的碾压混凝土浇筑坝体,将会导致坝体内部结构局部凌空,形成薄弱面或贯穿裂缝等严重质量问题。因此,坝体填筑施工中通常需要将骨料分离的碾压混凝土进行人工清除,骨料分离严重时,常采用挖掘机清除或停工处理,费时费力且增加了工程投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有效降低自卸汽车在进行碾压混凝土卸料时导致碾压混凝土骨料分离的自卸汽车车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构成的:一种可降低碾压混凝土骨料分离的自卸汽车车门,包括车厢,车门通过转轴连接在车厢尾部,小型电动卷扬机通过钢丝绳可带动车门绕转轴旋转,所述的车门由底板和对称设置在底板两侧的侧板焊接成一个U形结构,所述的底板由平直段和弧线段构成。
前述车门打开至最大位置时,其底板弧线段能与地面接触,因此,在进行碾压混凝土卸料时,能保证碾压混凝土不会直接掉落至地面。
前述底板平直段的长度L与车厢高度H相等,在车门关闭时,使车门与车厢完全闭合。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车门的底板制作成带有平直段和弧线段的结构,因此,在对碾压混凝土卸料时,碾压混凝土先是顺着底板平直段下滑,再经过底板弧线段的缓冲平顺地滑动到地面,因此,整个下卸过程中大大减轻了对碾压混凝土的扰动,使碾压混凝土骨料分离现象得到了改善,保证了碾压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门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车门放大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车门,1.1-底板,1.11-平直段,1.12-弧线段,1.2-侧板,1.21-钢结构框架,1.22-加强筋,1.23-钢板,2-转轴,3-钢丝绳,4-小型电动卷扬机,5-车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见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降低碾压混凝土骨料分离的自卸汽车车门,包括车厢5,车门1通过转轴2连接在车厢5尾部,小型电动卷扬机4通过钢丝绳3带动车门1绕转轴2旋转,参见图3及图4,所述的车门1由底板1.1和对称设置在底板两侧的侧板1.2焊接成一个U形结构,所述的底板1.1由平直段1.11钢板和弧线段1.12钢板焊接而成,底板1.1的宽度根据车厢5的宽度制作;为了提高车门1的刚性,在制作侧板1.2时,可以先制作一个钢结构框架1.21,并在钢结构框架1.21中焊接加强筋1.22,最后用钢板1.23焊接在钢结构框架1.21上。参见图1,当车门1打开至最大位置时,保证底板,1.1弧线段1.12能与地面接触,同时,参见图2,当车门1关闭时,所述底板1.1平直段1.11的长度L与车厢5高度H相等,即保证在车门1关闭时,车门1与车厢5能够完全闭合。
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碾压混凝土卸料时,参见图5,碾压混凝土将顺着车门1平顺地滑落至地面,此时,只需向前缓慢行驶自卸汽车,碾压混凝土会缓慢下滑,直至车厢5内混凝土料全部下卸完成。下卸完成后的混凝土料堆由传统的圆锥料堆变成了半椭圆型料堆,料堆高度降低,整个下卸过程减轻了对混凝土拌合物的扰动,碾压混凝土骨料分离现象得到了改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02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