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排式双层排水落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1301.7 | 申请日: | 2014-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64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王福全;杨春林;吴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13/04 | 分类号: | E04D13/04;E04D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满靖 |
地址: | 10007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排式 双层 排水 落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排式双层排水落水装置,属于落水口制造与安装领域。
背景技术
落水装置也称落水口,它是屋面有组织排水方式中收集、引导屋面雨水流入排水管的一种装置。
目前,大多施工单位将落水口的顶面与水泥砂浆找平层上的防水层平齐,然后使用一段落水管将落水口接高,使其顶面与屋面面层同高,其上口处盖上一个落水盖。这种落水口的设计比较简单,施工方便,但是无法排除防水层以上的保温层、找坡层等屋面构造层内的水汽,容易导致屋面漏水。
另一种落水口的设计是将落水口的顶面与水泥砂浆找平层上的防水层平齐,落水口周边一定范围内设有坡度较大的陡坡,以使水可直接排至落水口。这种落水口的设计虽然能够实现排除面层上方雨水及保温层、找坡层等内水汽的功能,但是,美观性差,陡坡存在使用安全隐患,且面层上方雨水会通过落水口倒流入保温层、找坡层等屋面构造层内。
由此可见,设计出一种既可排出面层上方雨水,又能排出保温层、找坡层等屋面构造层内水汽,且能避免面层雨水倒流入保温层、找坡层等屋面构造层内的落水装置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排式双层排水落水装置,该落水装置实现了面层排水及保温层、找坡层等屋面构造层排除水汽的双重排水效果,且能避免面层上方雨水经本实用新型落水装置倒流入保温层、找坡层等屋面构造层内,排水彻底,有效降低了渗漏风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直排式双层排水落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下敞口的直管,该直管的中部一圈开设有多个排水孔;位于该排水孔的底部,在该直管的外壁上设有一圈凸出的外沿;位于该外沿的下方,在该直管的外壁上设有一圈凸出的嵌入槽;在该直管内设有一上下敞口、呈漏斗状的内管,该内管的宽口端与该直管的内壁相连且位于该排水孔的上方,该内管的窄口端与该直管的内壁分离且位于该排水孔的下方。
较佳地,所述外沿倾斜向上设置。
较佳地,所述直管为圆管。
较佳地,所有所述排水孔以所述直管的中轴线均匀分布。
较佳地,所述内管的横截面为圆形。
在安装时,所述嵌入槽内嵌入遇水膨胀橡胶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用于倒置屋面排水,可批量生产,成本低廉,施工方便,实用性强,既可排除面层上方的大量雨水,避免面层上方雨水经本实用新型落水装置倒流入保温层、找坡层等屋面构造层内,又可排除保温层、找坡层等屋面构造层内的水汽,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起到屋面通气孔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直排式双层排水落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直排式双层排水落水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直排式双层排水落水装置包括上下敞口的直管11,该直管11的中部一圈开设有多个排水孔111;位于该排水孔111的底部,在该直管11的外壁上设有一圈凸出的外沿112;位于该外沿112的下方,在该直管11的外壁上设有一圈凸出的嵌入槽113;在该直管11内设有一上下敞口、呈漏斗状的内管12,该内管12的宽口端与该直管11的内壁相连且位于该排水孔111的上方,该内管12的窄口端与该直管11的内壁分离且位于该排水孔111的下方。
在实际设计中,如图1,较佳地,该外沿112倾斜向上设置。
在实际设计中,该直管11可设计为圆管。较佳地,所有排水孔111以直管11的中轴线均匀分布。如图1,在直管11的中部一圈开设有多个呈矩形的排水孔111,这些排水孔111的形状和大小一样,在直管11上位于同一高度,且以直管11的中轴线均匀分布。
在实际设计中,该内管12的横截面可设计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过程为:
在嵌入槽113内嵌入遇水膨胀橡胶条40,将本实用新型竖向穿设在混凝土结构层51上的洞口内,直管11的上敞口端置于屋面而下敞口端置于混凝土结构层51下方,嵌入槽113位于该洞口内,外沿112位于该洞口上方且邻近该洞口,然后用细石混凝土58封堵直管11与该洞口间的缝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13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