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油底壳及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1378.4 | 申请日: | 2014-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785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会中;周武明;张泽裕;王占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分类号: | F01M11/00;F01M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 机油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发动机包括汽缸体和曲轴箱,汽缸体与曲轴箱固定连接,其中,曲轴箱是发动机汽缸体用来安装曲轴的部位,且曲轴箱底部为油底壳,油底壳内贮存有用于润滑、冷却及密封的机油。
现有技术中,机油也称为润滑油,其能够在发动机的各摩擦副的表面上形成保护用的油膜,从而减少各零部件之间的摩擦损坏(简称磨损),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其中,为了保证润滑油能够正常形成油膜,需要保证润滑油的运动粘度适宜,即控制润滑油的工作温度适宜,通常将润滑油的温度控制在90摄氏度至110摄氏度为佳。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多元化,人们的出行范围扩大,例如人们驱车去偏远地区旅游、探险以增加阅历等,而该些地区的环境往往较恶劣,多存在高温和极寒的极端环境,此时,由于油底壳表面直接与外界环境相接触,导致油底壳内机油温度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控制难度较大。具体地,当汽车处于极寒环境下时,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也会过低,汽车启动后,机油温度短时间内无法迅速升到适宜温度,导致机油的运动粘度过高,无法对摩擦副起到有效地保护,造成发动机各零部件的磨损;当汽车处于高温环境下时,发动机运转使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过高,而单纯通过油底壳自身散热无法达到散热需求,导致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高于机油的适宜工作温度,即降低了机油的运动粘度,使机油无法在各摩擦副的表面形成保护油膜,造成发动机各零部件的磨损,此时如果在发动机中增设机油冷却器,则会增加发动机成本及加工制造难度。
由此可知,现有技术中发动机油底壳的机油温度无法控制调节,导致发动机内各零部件磨损,降低了发动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及发动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发动机油底壳的机油温度无法控制调节,导致发动机内各零部件磨损,降低了发动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包括具有封闭内腔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穿设出所述壳体且连接有电控装置;所述壳体外壁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出水口和进水口,所述出水口和进水口分别连接所述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和外壳之间间隔设置并固定连接以构成具有封闭内腔的所述壳体;所述出水口和进水口均设置在所述外壳上,且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外壳底端区域,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外壳顶端区域。
具体可以为,所述加热装置为设置在所述内壳内壁上的电阻丝,且所述电阻丝位于所述油底壳内机油的液面以下。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内壳和外壳均为金属材质。
在实际应用时,所述壳体底端区域贯穿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安装有可拆装的螺塞。
具体地,所述螺塞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壳体中。
其中,所述电控装置为汽车的电子控制单元;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连接有检测所述油底壳内机油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油底壳中,在具有封闭内腔的壳体内设有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穿设出壳体以与电控装置连接,其中壳体的外壁上设有与内腔连通的出水口和进水口,且出水口和进水口分别连接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由此分析可知,当汽车在极寒环境下运行或启动时,电控装置启动并向加热装置通电,从而使加热装置对油底壳内的机油加热,以迅速提高机油的温度至适宜工作温度,与此同时,汽车启动后,发动机冷却系统开始工作,此时冷却水通过出水口和进水口在壳体的内腔中循环流动,由于冷却水具有一定温度(通常在90度以上,理想状态下与机油适宜工作温度相同),因此冷却水能够提高机油温度上升速率和保温作用,同时在机油加热至适宜工作温度后,壳体的内腔结构能够减少机油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保证机油维持在适应工作温度;当汽车在高温环境下运行或启动,此时由于外界温度过高,通常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不需要加热装置加热,然而,汽车启动后,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会越来越高,此时如果仅通过油底壳自身的散热作用,无法及时散发热量,导致机油温度高于适宜工作温度,而此时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工作,使冷却水在出水口和进水口在壳体的内腔中循环流动,能够起到散热的作用,即多余的机油热量能够通过冷却水的循环流动带走并散发掉,从而使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维持在适宜工作温度,保证机油的运动粘度适宜,从而使机油形成油膜,从而能够很好的保护发动机内的各摩擦副,减少各零部件的磨损,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13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量阶梯回收的多级低温余热发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油底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