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续式生物炭生产设备的供风及油气收集输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1891.3 | 申请日: | 2014-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02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心清;何云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0B21/10 | 分类号: | C10B21/10;C10B53/0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0002***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生物 生产 设备 油气 收集 输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炭生产设备,尤其是涉及生物炭生产设备的供风及油气收集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生物质碳化方法在技术途径的选择上普遍采用干馏法,即在无氧条件下加热生物质使其产生裂解反应,从而产生生成炭、生物油、和成气等。自1970年至今利用干馏法原理生产生物炭的技术专利就有近170项之多。干馏法途径技术相对简单、成本较低。只要能做到生物质的慢速加热,就能够得到理想的生物炭产率,同时又能保证生物炭的碳化质量。但干馏法技术途径的一个常见问题是裂解油气的回收利用较为困难,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因此,研究一种连续式生物炭生产设备的供风及油气收集输送系统,以解决碳化过程中尾气回收利用问题,降低碳化能耗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连续式生物炭生产设备的供风及油气收集输送系统,能将裂解过程中所产生的裂解油和合成气回收到加热炉燃烧,即解决了碳化过程中的能源问题,又可实现碳化过程中大气污染的防治,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连续式生物炭生产设备的供风及油气收集输送系统,它包括鼓风设备、供风管道、半圆型管和油气收集输送管,鼓风设备的出口与供风管道的入口连通,供风管道分为两支,各支均设有一个风量调节阀,其中位于上方的一支的出风口分别与油气收集输送管的出油气口相配,油气收集输送管的进油气口与半圆型管连通。
上述的供风管道的其中一支通入炉具中,另一支沿炉具上部边缘弯曲延伸,并伸出出风口,且出风口朝向炉具内。
前述的与油气收集输送管的出油气口相配的供风管道的出风口的管径大于油气收集输送管出油气口的管径,出油气口被包裹在出风口内。
前述的半圆型管覆盖在裂解箱的出油气口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收集裂解油气时采用自上而下的结构,可充分利用碳化设备下热上冷的特点,巧妙地解决了干馏法裂解过程中焦油容易堵塞管道的难题,对所产生的裂解油和合成气回收到炉具,与供风管道所提供的热空气混合,便于裂解油和合成气的燃烧,即可以节省碳化燃料,又可以防治碳化过程中的大气污染。本实用新型中供风管道的出风口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多个,具有结构简单,能耗低,无污染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供风及油气收集输送系统与生物炭生产设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供风管道、油气收集输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供风管道与油气收集输送管连接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考图1至图3,一种连续式生物炭生产设备的供风及油气收集输送系统,它包括鼓风设备9、供风管道8、半圆型管4和油气收集输送管5,鼓风设备9的出口与供风管道8的入口连通,供风管道8分为两支,各支均设有一个风量调节阀81,可用来调节风量的大小,其中一支通入燃烧炉7中,用来供给燃烧炉7燃烧所需要的空气,另一支沿燃烧炉7上部边缘弯曲延伸,并伸出多个出风口,分别与不同的油气收集输送管5的出油气口相配,且该处的供风管道8出风口的管径大于油气收集输送管5出油气口的管径,出油气口被包裹在出风口内,可将空气与油气混合并吹入燃烧炉7上进行燃烧,油气收集输送管5上的进油气口与半圆型管4连通,半圆型管4覆盖在裂解箱1的出油气口上,可收集从裂解箱1的出油气口上冒出的油气,在本生物炭生产设备的内部,还有保温箱2、支撑架3、金属壳10、烟囱11和进料斗12等部件,具体结构关系如图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18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现场变压器油脱硫剂再生的脱硫罐
- 下一篇:一种用于植物色素的提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