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平衡悬架的支架总成及平衡悬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2181.2 | 申请日: | 2014-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28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邵景兰;杨立发;李启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华锐世纪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21/045 | 分类号: | B60G21/045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郭海彬;范晓斌 |
地址: | 110013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平衡 悬架 支架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的悬架,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平衡悬架的支架总成及平衡悬架。
背景技术
在如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的平衡悬架中,板簧2纵向设置,板簧2的两端搭接在前支座1、后支座8及平衡臂7上来承受车辆重量,并且通过推力杆9进行导向。
但由于板簧2与前支座1、后支座8及平衡臂7直接接触,在路面不平时,板簧2与前支座1、后支座8直接撞击,较大的冲击能量直接传递给车架,并通过车架传递到车厢内部,引起车内部件较大震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减轻车内部件震动的用于平衡悬架的支架总成及平衡悬架。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平衡悬架的支架总成,包括:
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的上端用于与车架连接;
前拉杆,所述前拉杆的后端与所述支架本体铰接;
后拉杆,所述后拉杆的前端与所述支架本体铰接;
前吊耳,所述前吊耳的后端与所述前拉杆的前端铰接,所述前吊耳的前端用于与前板簧铰接;
后吊耳,所述后吊耳的前端与所述后拉杆的后端铰接,所述后吊耳的后端用于与后板簧铰接;
为弹性件的限位减震块,所述限位减震块布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中央位置,所述前拉杆和所述后拉杆均与所述限位减震块的底端相抵触。
进一步地,所述前拉杆具有第一凹入部,所述限位减震块具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置于所述第一凹入部中;
所述后拉杆具有第二凹入部,所述限位减震块具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置于所述第二凹入部中。
进一步地,所述前拉杆具有第三凸起部,所述限位减震块具有第三凹入部,所述第三凸起部置于所述第三凹入部中;
所述后拉杆具有第四凸起部,所述限位减震块具有第四凹入部,所述第四凸起部置于所述第四凹入部中。
进一步地,还包括:
垫板,覆盖于所述支架本体外表面;
所述垫板上布置有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将所述垫板与所述支架本体固定,且所述前拉杆的后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支架本体铰接,所述后拉杆的前端通过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支架本体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本体的上端用于与车架铰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平衡悬架,所述平衡悬架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之一所述的支架总成。
本实用新型支架总成的前拉杆和后拉杆与支架本体铰接,前吊耳分别与前拉杆和前板簧铰接,后吊耳分别与后拉杆和后板簧铰接,前拉杆和后拉杆均与所述限位减震块的底端相抵触。这样,当路面或负荷变化时,前后板簧的变形通过前后吊耳和前后拉杆传递到限位减震块,限位减震块产生变形从而吸收一定冲击,达到减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支架总成的支架本体的上端用于与车架铰接,从而能够前后摆动。该设计能够吸收一部分冲击能量,从而提高了车辆行驶平顺性。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平衡悬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支架总成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支架总成的侧视图;
图4是图3的A-A向视图;
图5是前轮在正常路面、后轮在凹陷路面的本实用新型一个示意性实施例平衡悬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前轮在正常路面、后轮在突起路面本实用新型一个示意性实施例平衡悬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前轮在凹陷路面、后轮在突起路面本实用新型一个示意性实施例平衡悬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前支座,2-板簧,3-压板螺母,4-U型连接件,5-压板,6-车轴,7-平衡臂,8-后支座,9-推力杆;
10-垫板,20-支架本体,31-前拉杆,32-后拉杆,33-前吊耳,34-后吊耳,35-前板簧,36-后板簧,40-螺栓,50-六角法兰面螺母,61-第一连接件,62-第二连接件,63-第三连接件,64-第四连接件,65-第五连接件,70-限位减震块,81-第一凹入部,82-第一凸起部,83-第二凹入部,84-第二凸起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华锐世纪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华锐世纪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21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