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下室伸缩缝的加强型防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2543.8 | 申请日: | 2014-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93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刘仁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E02D31/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02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室 伸缩缝 加强型 防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室伸缩缝的加强型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人防工程及满足快速增长的机动车停放车位的需要,民用建筑大多带有附建式人防或地下车库等地下工程,然而,为确保地下室的正常使用,必须解决地下水的渗水问题。
现有技术中,地下室伸缩缝防水基本为仅采用“堵“的方式。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缝的小量渗水一直无法避免,虽然渗水量不大,但却严重影响了业主的使用及感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地下室伸缩缝的加强型防水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地下室伸缩缝的加强型防水结构,包括伸缩缝,在所述伸缩缝的内部上部浇筑有透水混凝土,在所述透水混凝土的上部涂有环氧地坪,在所述透水混凝土的边缘设置有与该透水混凝土相连通的集水坑。
作为优选,所述集水坑与排水沟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不小于1mm/s,透水混凝土的孔隙率为10%~20%。
作为优选,所述透水混凝土共有两部分,且这两部分透水混凝土相互隔开一定距离布置、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有伸缩间隙。
作为优选,所述集水坑共有两个,分别与所述的两部分透水混凝土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这种地下室伸缩缝的加强型防水结构,在伸缩缝中浇筑透水混凝土,并在透水混凝土的边缘位置设置了集水坑,由于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远高于其周边其他结构区的透水性,这样一来,伸入伸缩缝中的水就会沿着透水混凝土流入集水坑中,以“疏”和“堵”的联合防水方式解决传统防水措施的不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地下室伸缩缝的加强型防水结构平面图(局部剖视)。
其中:A-伸缩缝,1-混凝土墙体,2-透水混凝土,3-集水坑,4-门洞本体,5-止水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出示了本实用新型这种地下室伸缩缝的加强型防水结构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例中的伸缩缝A设置在地下室门洞处,所述地下室门洞主要由左右两堵混凝土墙体1、以及位于这两堵混凝土墙体1之间的门洞本体4构成。所述伸缩缝A设置在所述的两堵混凝土墙体1以及这两堵混凝土墙体1之间的所述门洞本体4中,也即门洞本体4和两堵混凝土墙体1中具设置有伸缩缝A。在每堵混凝土墙体1内的伸缩缝A中均设置有止水结构5(为现有常规结构),该止水结构5位于混凝土墙体1靠近门洞本体4的那一侧,以阻止门洞本体4出的水沿伸缩缝A流入混凝土墙体1内部,如图1。
本实施例的关键改进在于:在所述门洞本体1处的伸缩缝A的内部上部浇筑有透水混凝土2,并在透水混凝土2的上部涂有环氧地坪,同时在所述透水混凝土2的边缘设置有与该透水混凝土2相连通的集水坑3。
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所述透水混凝土2的透水性远高于其周边其他结构区的透水性,这样一来,所述门洞本体4处伸缩缝A中的渗水(该渗水量一般比较少)就会沿着透水混凝土2流入集水坑3中,从而以“疏”和“堵”的联合防水方式解决传统防水措施的不足。可见,所述透水混凝土2主要起到透水引流的作用。
再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水混凝土2分为两部分,这两部分透水混凝土2一前一后布置且相互隔开一定距离,从而二者之间形成有伸缩间隙,图1中中间那个附图标记A所指示的位置也即为该伸缩间隙的所处位置。如此设置的目的是:避免所述门洞本体处的伸缩缝A被透水混凝土完全添堵住而使该处伸缩缝的伸缩性能不达标,以保证该处伸缩缝的伸缩性能满足结构要求。并且本例共设置有两个积水坑3,这两个积水坑3分别与所述的两部分透水混凝土2相连通。
为了保证伸缩缝A中的渗水能够及时迅速流入所述集水坑3,最好保证所述透水混凝土2的透水性不小于1mm/s,孔隙率在10%~20%之间。
为了让所述集水坑3能够及时排放出去,还可以设置与所述集水坑3相连的排水沟(图中未画出)。
当然,本实用新型这种伸缩缝的防水结构也适用于有渗水可能的地下室其他部位,只要在地下室伸缩缝内设置有透水混凝土2,并在透水混凝土2边缘设置集水坑3,从而以“疏水”和“堵水”的联合防水方式地下室伸缩的防水问题,就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25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控温锻造的测温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无线无源高压开关柜热故障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