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接触器线圈与接线端的弹性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2813.5 | 申请日: | 2014-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50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卢晶;金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14 | 分类号: | H01H50/14;H01H5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5 | 代理人: | 赵国虹;范晓燕 |
地址: | 32560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器 线圈 接线 弹性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接触器线圈与接线端的弹性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市场上现有模数化交流接触器体积小巧,由于尺寸模数化等的限制其线圈与接线端的连接通常采用软线锡焊方式,存在焊锡易脱落、软线易折断的问题,且装配工艺落后,装配效率低,容易污染主触头及铁芯极面造成接触电阻大、动作特性不可靠等缺陷。现有也存在一些线圈与接线端间不通过软线锡焊连接的接触器,但其结构复杂、装配效率低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可靠性高的接触器线圈与接线端的弹性连接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接触器线圈与接线端的弹性连接结构,包括固定在底座1内的线圈2和接线座模块3,所述线圈2通过设置在其线圈骨架7上的弹性连接片5与接线座模块3的接线片6连接;在线圈骨架7上设有用于安装弹性连接片5的固定柱701,所述弹性连接片5一端设有与接线座模块3连接的弹性夹片501,另一端与线圈2电连接,弹性连接片5通过其上的安装孔502固定安装于线圈骨架7的固定柱701上;所述接线座模块3包括接线框31、接线片6和设置在接线框31上的接线螺钉32,所述接线片6一端与接线框31连接,另一端插入弹性夹片501中与弹性连接片5连接。
进一步,所述弹性连接片5上还设有与线圈骨架7上的凸台702配合防止弹性连接片5被倒扣和安装后使弹性连接片5不易被拔出的反倒扣固定耳503, 所述反倒扣固定耳503包括固定孔505和向固定孔505里和弹性连接片5正面方向延伸的凸耳506。
进一步,所述弹性连接片5的弹性夹片501上设有导向耳504。
进一步,所述固定孔505和凸耳506成三叶草结构。
进一步,所述接线片6包括直角连接的第一接线片61和第二接线片62,第一连接片61伸入接线框31中通过螺钉32固定于接线框31;第二接线片62插入弹性连接片5的弹性夹片501中实现线圈2和接线座模块3的弹性连接。
进一步,在所述第二接线片62插入弹性连接片5的侧边上设有锥形刀口63。
进一步,所述底座1的中部设有放置线圈2的空腔102,在空腔102内设有用于固定安装线圈2的安装腔体104;在线圈骨架7两端与底座1的接触的侧面对应位置上设有与底座1的安装腔体104配合的安装凸起704。
进一步,在空腔102的一端边缘还设有凸台107,在线圈骨架7一端的端部对应位置上还设有与底座的凸台107配合的凹槽703。
进一步,在空腔102侧面设有安装接线座模块3的第一限位槽103。
进一步,在底座1放置线圈2的空腔102的侧面设有第二限位槽106;所述接线片6包括直角连接的第一接线片61和第二接线片62,第一连接片61伸入接线框31中通过螺钉32固定于接线框31;第二接线片62一部分固定于底座1的第二限位槽106,一部分插入弹性连接片5的弹性夹片501中实现线圈2和接线座模块3的弹性连接。
本项目要求解决交流接触器线圈与接线端的连接问题,通过两接线片之间的弹性连接取代软线锡焊连接,实现卡接式装配无需焊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生产效率,产品可靠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的装配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盖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底座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线圈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弹性连接片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接线座模块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接线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8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线圈与接线端的弹性连接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线圈与接线端的弹性连接结构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包括由底座1和盖4组成的壳体,线圈2固定于底座1内的空腔102,在线圈2两侧设有两个接线座模块3,线圈2通过设置在其线圈骨架7上的两个弹性连接片5与两个接线座模块3的接线片6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28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