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疲劳永磁激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3482.7 | 申请日: | 2014-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08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启山;田自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英迈克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6B1/08 | 分类号: | B06B1/0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谢东 |
地址: | 225127 江苏省扬州市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疲劳 永磁 激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激振器,特别涉及一种耐疲劳永磁激振器。
背景技术
激振器是附加在某些机械和设备上用以产生激励力的装置,是利用机械振动的重要部件。激振器能使被激物件获得一定形式和大小的振动量,从而对物体进行振动和强度试验,或对振动测试仪器和传感器进行校准。激振器还可作为激励部件组成振动机械,用以实现物料或物件的输送、筛分、密实、成型和土壤砂石的捣固等工作。激振器可产生单向的或多向的,简谐的或非简谐的激振力。
永磁式激振器国内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主要集中于铁氧体作为永磁体的研究。现有技术的永磁激振器的体积较大,弹簧片设置在振动柱的顶部或底部,一端定位,使用一段时间后振动柱运动轨迹会产生变化,弹簧片与振动柱采用固定的连接方式,振动阻力过大,产生的热量较多,降低了使用寿命,弹簧片与振动柱固定连接导致弹簧片容易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体积小,振动阻力小,振动柱轨迹稳定的,产生热量少,弹簧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的耐疲劳永磁激振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耐疲劳永磁激振器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耐疲劳永磁激振器,包括外罩,在外罩的底部设置有永磁体,所述的永磁体安装有磁芯,在磁芯的外部间隙套接有振动柱,所述的振动柱伸出到外罩外面,在振动柱的底部与磁芯重合处的外侧设置有电磁线圈,在振动柱的外侧间隙套接有与外罩固定的支架,在支架的四周均布有竖直设置的竖直弹簧片,在竖直弹簧片的两端连接有水平弹簧片,两层水平弹簧片与设置在振动柱外侧的上下两层的台阶搭接。弹簧片与振动柱搭接,降低了弹簧片对振动柱的阻力,减少了热量的产生,同时减少了对弹簧片的自由度限制,上下两层的水平弹簧片分别单程受力,提高了弹簧片的使用寿命;两层水平弹簧片分别设置在竖直弹簧片的两端,给振动柱提供了很好的导向,保证了振动柱的运动轨迹平稳,提高了激振器的使用寿命,采用永磁体减小了激振器的体积。
所述的竖直弹簧片和水平弹簧片为层状结构,包括粘合为一体的铍青铜板和碳纤维板。弹簧片由普通的环氧板、磷铜板改为铍青铜板和碳纤维板的复合板,提高了疲劳强度,增强了可靠性,能有效的减少和消除工作频率内簧片引起的谐振点。
所述的永磁体为钕铁硼永磁体。钕铁硼作为稀土永磁材料,具有高磁能积、高矫顽力和高剩磁强度的特点,矫顽力是普通永磁体铁氧体的十数倍,普通稀土永磁体铝镍钴的3-5倍,能有效的提高磁隙磁场强度,提高出力效率,并能减小激振器尺寸。
所述的支架内侧安装有短路环,该短路环与振动柱间隙配合。
振动柱外侧的台阶为凸台,上下两层的凸台限制在两层的弹簧片之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弹簧片与振动柱搭接,降低了弹簧片对振动柱的阻力,减少了热量的产生,同时减少了对弹簧片的自由度限制,上下两层的水平弹簧片分别单程受力,提高了弹簧片的使用寿命;两层水平弹簧片分别设置在竖直弹簧片的两边,给振动柱提供了很好的导向,保证了振动柱的运动轨迹平稳,提高了激振器的使用寿命,采用永磁体减小了激振器的体积。弹簧片由普通的环氧板、磷铜板改为铍青铜板和碳纤维板的复合板,提高了疲劳强度,增强了可靠性,能有效的减少和消除工作频率内簧片引起的谐振点。钕铁硼作为稀土永磁材料,具有高磁能积、高矫顽力和高剩磁强度的特点,矫顽力是普通永磁体铁氧体的十数倍,普通稀土永磁体铝镍钴的3-5倍,能有效的提高磁隙磁场强度,提高出力效率,并能减小激振器尺寸。
附图说明
图1为耐疲劳永磁激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竖直弹簧片和水平弹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英迈克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扬州英迈克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34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