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剖开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3772.1 | 申请日: | 2014-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0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王九荣;朱春妹;朱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B67B7/92 | 分类号: | B67B7/92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1 | 代理人: | 刘计成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剖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剖开瓶工具。
背景技术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每天需要开启大量的玻璃安剖,工作人员通常采用一种小砂轮在安剖颈部划下,然后用手搬开,或者直接用镊子等工具敲击使其断开,这样操作容易割伤手指,镊子等敲碎会使玻璃碎落掉在地上或者瓶内,造成潜在危险,给护理人员和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伤和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剖开瓶器,能够避免护理人员在开启安剖时受到损伤,并且适用于不同大小的安剖,并且操作安全,使用方便,切割迅速。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剖开瓶器,包括一个壳体,所述壳体开口,壳体内靠近开口处的壁面上设有金刚砂。
优选地,所述壳体为圆台形。
优选地,所述壳体开口面积直径为20mm-30mm,所述壳体底部直径为5mm-10mm,所述壳体的高度为30mm-50mm。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设有横向凸条,所述凸条为至少两道,凸条在掰开安剖瓶颈时能起到防滑支撑作用。
优选地,两道凸条之间间隔不等,间距为5mm-10mm。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设有一条凸条,所述凸条为旋绕内壁的螺旋形。
优选地,所述壳体为塑料材质。
优选地,所述壳体底部设有手柄,便于操作时手握住壳体。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安剖开瓶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时,手握住壳体,将安剖瓶颈伸入壳体内,在金刚砂上轻轻一划,安剖瓶的头端正好对应着相对位置的凸起一侧,以安剖瓶的头端与凸起接触位置为支点,轻轻一掰,就能将安剖瓶颈掰断,并且由于壳体为圆台型,操作时,壳体能挡住安剖瓶颈,防止瓶颈掰断过程中玻璃溅落,该安剖开瓶器简单易操作,无需护工人员手掰安剖瓶,并且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安剖开瓶器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线设有凸条一侧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沿A-A线设有金刚砂一侧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剖开瓶器,包括壳体1、金刚砂2、凸条3、手柄4。
如图1所示,壳体1为下端小上端大的圆台形状,壳体1上端开口,壳体1为塑料材质,沿着壳体内壁设有5道横向凸条3,凸条用于掰开安剖瓶颈时作为支点,还起到防滑作用,凸条3和凸条3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凸条3和凸条3之间的间距不均匀,为的是适应不同的安剖瓶,在凸条3相对位置的壁面上设有金刚砂2,金刚砂2分布在凸条3的对面位置,靠近壳体1开口处。壳体1外设有延伸的手柄4,便于操作时手握住壳体1。
壳体开口面积直径为30mm,底部直径为10mm,壳体的高度为50mm,凸条与凸条之间的间距分布为5mm和10mm。
如图3所示,作为另一种优选方式,凸条只有一条,该凸条3为旋绕壳体内壁的螺旋形。
使用时,手握住壳体1外及手柄4部位,将安剖瓶颈伸入壳体1内,安剖瓶的大小不一,将安剖瓶的瓶颈放在金刚砂位置,安剖瓶的头端放在对面壳体内的合适的两凸条之间,以安剖瓶的头端与凸起侧部接触位置为支点,将安剖瓶的瓶颈在金刚砂上轻轻一划,并轻轻掰动壳体,就能将安剖瓶颈掰断,并且由于壳体为圆台型,操作时,壳体能挡住安剖瓶颈,防止瓶颈掰断过程中玻璃溅落,划伤手指等,并且整个过程一次完成,无需像传统开启过程中,先用砂轮划开,再找工具敲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未经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37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锡膏灌装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双泵供油带能量回收的叉车液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