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侵式四偏心蝶阀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4226.X | 申请日: | 2014-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79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朱卫平;孙向荣;杨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和佳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226 | 分类号: | F16K1/226;F16K41/06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孙力坚 |
地址: | 21416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侵式四 偏心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体,尤其涉及一种防侵式四偏心蝶阀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四偏心蝶阀其结构分为驱动部分和本体部分,但是这种结构的四偏心蝶阀在使用过程中,尤其是管道介质为带有腐蚀性的粉尘、颗粒及液体时,由于四偏心蝶阀的阀杆与衬套之间留有间隙,所以易使介质中带有腐蚀性的粉尘、颗粒、液体通过间隙进入填料层、阀杆,从而使阀体造成腐蚀现象,导致阀体的密封性能下降,降低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防侵式四偏心蝶阀结构,不仅保证了阀体的密封性,还提高了阀体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侵式四偏心蝶阀结构,包括阀体,阀杆贯穿装置于所述阀体内,位于阀杆的外周,在阀体内部还装置阀板,位于所述阀板的两端,于所述阀体与阀杆之间还装置衬套,其特征在于:各衬套上开有多个环槽,于所述环槽内装置石墨环。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环槽包括第一环槽及第二环槽,所述第一环槽布置于衬套的外周,所述第二环槽布置于衬套的内周,所述第一环槽的直径大于第二环槽的直径;
位于所述阀杆的外周,于所述阀体内还装置填料,在所述阀板的两端还装置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在衬套上开有环槽并装置石墨环,有效防止在高温热胀冷缩时,阀杆与衬套咬死的现象,同时避免了腐蚀性的粉尘、颗粒及液体进入填料层及阀杆而造成对阀体腐蚀的现象,不仅保证了阀体的密封性能,还提高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1、填料;2、阀体;3、衬套;301、第一环槽;302、石墨环;303、第二环槽;4、阀杆;5、阀板;6、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防侵式四偏心蝶阀结构,包括阀体1,阀杆4贯穿装置于阀体1内,位于阀杆4的外周,在阀体1内部还装置阀板5,位于阀板5的两端,于阀体1与阀杆4之间还装置衬套3,衬套3的表面经过热处理并采用耐腐蚀材料制成,各衬套3上开有多个环槽,如图2所示,环槽包括第一环槽301及第二环槽303,第一环槽301布置于衬套3的外周,第二环槽303布置于衬套3的内周,第一环槽301的直径大于第二环槽303的直径,第二环槽303与衬套3一端端面的间距L1小于第一环槽301与衬套3一端端面的间距L2。位于各第一环槽301及第二环槽303内均装置石墨环302,石墨环302由石墨盘根制造而成。如图1所示,位于阀杆4的外周,于阀体1内还装置填料1,在阀板5的两端还装置密封圈6。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阀杆4转动带动阀板5作90°回转运动,此时阀板5两端衬套3支撑阀杆4转动和对心作用,由于阀杆4与衬套3之间存在间隙,当设置第一环槽301及第二环槽303之后,通过在各环槽内嵌接石墨环302,保证介质中带有腐蚀性的粉尘、颗粒及液体进入填料层及阀杆而造成对阀体腐蚀的现象,不仅保证了阀体的密封性能,还提高了使用寿命。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和佳仪器仪表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和佳仪器仪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42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