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拆装组合式介入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4331.3 | 申请日: | 2014-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6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万珍平;李玲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L29/06;A61L29/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付茵茵;杨晓松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拆装 组合式 介入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冠脉介入治疗的医疗器械,具体涉及冠脉介入治疗用导管。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手术是借助于介入导管通过血管管腔,对病灶实现低创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新兴医疗技术。同传统医疗技术相比,介入治疗有如下优点:操作简便;由于介入治疗的低创伤,能避免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因为其微创性,还能到达常规手术不能到达的部位;较常规手术治疗医疗费用也相对较低,因而广为患者和医生所接受。现在介入治疗技术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心脑血管造影和狭窄血管成形术。
介入导管是血管内介入技术的主要器械之一,其为介入治疗提供其他医疗器械及药品的传输通道。导管的结构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深入血管较长的一段可称为导管扭控段,被术者操作控制其进入血管的部分,另一部分为导管前端,根据不同手术或者需求形成不同形状,以达到治疗目的。根据冠脉介入导管的形态可以将其分为一下几类:Judkins类导管、Amplatz类导管、Backup类导管及三维导管和其他一些特殊类型的导引导管,医生在介入治疗操作的时候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类型的导管。相同类型的导管是相似的,差异在于导管前端,因为患者的动脉尺寸不一样或者冠脉开口位置有差异。所以,同一类型导管前端部分形状相似,只是尺寸略有差异所以型号不一样,用以满足不同患者手术需求。
冠脉介入手术需要医生根据患者动脉和冠脉的造影情况选择合适导管,每个人的动脉和冠脉有差异,导管选择正确才能保证后续手术的顺利进行。现有的介入导管,其导管扭控段和导管前端是一体式结构,医生仅能根据造影情况和自身经验选择导管。如果手术过程发现插入的导管不合适,那么就需要换同类型其他型号的导管,更换整套导管(含导管扭控段和导管前端),不仅耽误手术时间,医疗费用也增高,手术风险也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体式、可自由装拆的可拆装组合式介入导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拆装组合式介入导管,包括导管扭控段和弯曲的导管前端;导管扭控段和导管前端可拆装式连接;连接后,导管扭控段和导管前端的内部贯穿。
导管扭控段的连接端设有供导管前端插入的鞘管。
鞘管内设有与导管前端紧密配合的卡口。
鞘管与导管前端过盈配合。
导管扭控段和导管前端的内径相同。
导管扭控段的材料为聚醚型聚氨酯。
导管前端的材料为聚醚型聚氨酯。
导管扭控段的表面由胆甾型高分子液晶与酸化改性聚醚氨酯进行混浇铸交联改性。
导管前端的表面由胆甾型高分子液晶与酸化改性聚醚氨酯进行混浇铸交联改性。
一种可拆装组合式介入导管的装配方法,使用一种可拆装组合式介入导管;将导管扭控段做成一种型号,将导管前端做成对应不同形状或尺寸的多种型号,选择合适型号的导管前端与导管扭控段相接。
总的说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具有共性的导管扭控段可以统一生产,工艺更简单。
2.更好地提高了介入手术过程导管的选择效率,介入手术过程发现导管型号不对,能迅速更换型号相应的导管前端,节省手术时间,及时挽救生命。
3.仅需更换导管前端,降低耗材,可以大大降低医疗成本,适合行业内广泛使用。
4.采用鞘管结构,尤其加入卡口的结构,可使导管扭控段和导管前端两者牢固结合,自由装拆。
5.鞘管材料可采用加强型复合高分子材料,可提供强大的支撑力。
6.导管扭控段和导管前端的内径相同,既能保证衔接稳定,也能保证导丝能在介入导管内顺利滑动,保证介入手术的顺利进行。
7.采用聚醚型聚氨酯和表面改性,可以得到机械性能优良的导管,且有更好的血液相容性及组织相容性。
8.可更好推进介入导管的标准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可拆装组合式介入导管中Judkins类介入导管的装配图。
图2是图1的拆分图。
其中,1是导管扭控段,2是导管前端,3是鞘管,4是导管前端的连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例以Judkins类介入导管为例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43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