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低温设备内门锁紧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4430.1 | 申请日: | 2014-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60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邢学智;匡磊;李志波;赵向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澳柯玛超低温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C19/00 | 分类号: | E05C19/00;E05B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王连君 |
地址: | 26651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低温 设备 门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低温设备,具体是一种超低温设备内门锁紧结构。
背景技术
内门锁紧结构常用于一些超低温设备中,但现有的内门锁紧结构往往存在锁不紧,不能很好地保温等一些缺陷,使设备不能充分的发挥他的作用。申请人针对这一现象,提供了一种超低温设备内门锁紧结构,该内门锁紧结构可以牢固的锁紧内门,使超低温设备更好地提高产品的保温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超低温设备内门锁紧结构,该内门锁紧结构能够牢固的锁紧内门,更好地提高产品的保温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超低温设备内门锁紧结构,包括定位件和活动件,定位件设置在门框上,活动件设置在门体上,所述活动件与定位件相互卡接;所述定位件上竖立有定位杆,活动件由固定片、卡片和把手构成,固定片固定在门体上,卡片与固定片转动连接,把手与卡片相连接,卡片上开有卡口,卡口包含有依次相接的引导弧、过渡弧和锁紧弧,卡口的大小与定位杆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定位件通过螺钉固定在门框上。
优选地,所述固定片通过螺钉固定在门体上,所述卡片上开有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把手在门体的外端面,把手的下方的门体有向内的凹陷区。
优选地,所述把手呈片状,把手的边缘包裹有橡胶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此种内门锁紧结构,通过旋转活动件中的卡片,使定位件中的定位杆分别经过卡口上的引导弧、过渡弧和锁紧弧来实现定位件和活动件的锁紧,尤其是卡口上锁紧弧的设计,能够更加牢固的锁紧内门,从而使该超低温设备起到更好地保温作用。而当把活动件把手部分开到与内门壳呈90度角时,把手底端侧边与内门壳接触,从而对定位件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此外,活动件的把手边缘部分包裹有橡胶层,可以减小与内门壳的碰触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锁紧结构的安装图。
图2是定位件的安装图。
图3是活动件的安装图。
图4是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侧面图。
图6是活动件的正面图。
图7是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活动件完全打开的状态图。
图9是活动件关门过程中的状态图。
图10是活动件完全关闭的状态图。
图11是活动件中卡口的三段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1至图11,一种超低温设备内门锁紧结构,包括定位件1和活动件2,定位件1设置在门框3上,活动件2设置在门体4上,所述活动件2与定位件1相互卡接。所述定位件1上竖立有定位杆5,活动件2由固定片6、卡片7和把手8构成,固定片6固定在门体4上,卡片7与固定片6转动连接,把手8与卡片7相连接,卡片7开有卡口9,卡口9包含有依次相接的引导弧12、过渡弧13和锁紧弧14,卡口9的大小与定位杆5相适配。所述定位件1通过螺钉10固定在门框3上。所述固定片6通过螺钉固定在门体4上,所述卡片7上开有安装孔11。所述把手8在门体4的外端面,把手8的下方的门体4有向内的凹陷区。所述把手8呈片状,把手8的边缘包裹有橡胶层。此种内门锁紧结构,通过旋转活动件2中的卡片7,使定位件1中的定位杆5分别经过卡口9上的引导弧12、过渡弧13和锁紧弧14来实现定位件1和活动件2的锁紧,尤其是卡口9上锁紧弧14的设计,能够更加牢固的锁紧内门,从而使该超低温设备起到更好地保温作用。而且当把活动件2把手8部分开到与内门壳呈90度角时,把手8底端侧边与内门壳接触,从而对定位件1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此外,活动件2的把手8边缘部分包裹有橡胶层,可以减小与内门壳的碰触磨损。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澳柯玛超低温冷冻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澳柯玛超低温冷冻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44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共轨安全阀
- 下一篇:基于动力涡轮能量回馈的发动机主动热管理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