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液压支架互锁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5585.7 | 申请日: | 2014-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62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胜;李高峰;韩进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 |
主分类号: | E21D23/12 | 分类号: | E21D23/12 |
代理公司: | 太原华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4108 | 代理人: | 郭小飞 |
地址: | 046102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支架 互锁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支架控制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双液压支架互锁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的超前支护设备为两组液压支架顶梁交叉交替互相受力迈步式,利用顶底板的支撑力作为支点两组架迈步操作也设计了“互锁”元件,“互锁”元件起的作用是两组架其中一组操作时另一组架被“锁”住不能操作,从表面上看是消除了两组架同时操作时存在的“倒架伤人”安全隐患,由于该架型必须得有其中一组架接触顶板并达到一定支撑力后才能起到放倒作用。但是“互锁”元件仅仅起到了两组架不能同时操作的作用,并没有达到其中一组架支撑顶板达到一定支撑力确保支架不倒后方可操作另一组支架的作用,也就是该“互锁”元件没有与“容易倒架伤人”这项设计上的弊端结合起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预防两组支架在同时不接顶位置时又不伤人的双液压支架互锁控制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说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液压支架互锁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液压支架和第二液压支架,所述第一液压支架和第二液压支架分别包括液压油缸、三位四通操作阀、双向液压控制阀、立柱油缸,所述液压油缸与三位四通操作阀连接,所述三位四通操作阀与双向液压控制阀连接,所述双向液压控制阀通过管道与立柱油缸连接,所述立柱油缸分为上腔和下腔,与上腔连接的管道叫上腔进液管,与下腔连接的管道叫下腔液体管,在所述上腔进液管上设有液压互锁控制阀,所述第一液压支架的液压互锁控制阀同时连接在第二个液压支架的下腔液体管上,所述第二液压支架的液压互锁控制阀同时连接在第一个液压支架的下腔液体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控制阀是在双向锁顶部连接可调压卸载阀;所述第一液压支架和第二液压支架的下腔液体管分别与可调压卸载阀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支架和第二液压支架呈对称排列。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其中一组支架的“初撑力”液体压力信号控制另外一组支架的液压通路,实现了必须有任何一组支架达到初撑力后,另外一组支架才可操作降落的目的,预防了两组支架在同时不接顶位置时倒架伤人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液压油缸2、三位四通操作阀 3、双向液压控制阀4、立柱油缸 5、液压互锁控制阀 6、可调压卸载阀 7、上腔进液管8、下腔液体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双液压支架互锁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液压支架和第二液压支架,所述第一液压支架和第二液压支架分别包括液压油缸1、三位四通操作阀2、双向液压控制阀3、立柱油缸4,所述液压油缸1与三位四通操作阀2连接,所述三位四通操作阀2与双向液压控制阀3连接,所述双向液压控制阀3通过管道与立柱油缸4连接,所述立柱油缸4分为上腔和下腔,与上腔连接的管道叫上腔进液管7,与下腔连接的管道叫下腔液体管8,在所述上腔进液管7上设有液压互锁控制阀5,所述第一液压支架的液压互锁控制阀5同时连接在第二个液压支架的下腔液体管8上,所述第二液压支架的液压互锁控制阀5同时连接在第一个液压支架的下腔液体管8上。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控制阀5是在双向锁顶部连接可调压卸载阀6;所述第一液压支架和第二液压支架的下腔液体管8分别与可调压卸载阀6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支架和第二液压支架呈对称排列。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为液压互锁控制阀5接入支架每棵立柱上腔进液管7中,用另外一组支架的下腔液体压力作为信号控制液体,当该液体压力达到控制器开启压力时,也就是此架初撑力达到设定压力的情况下,控制器工作将另外一组架的立柱上腔进液管7接通,该立柱可操作下落,实现了必须有一支架支撑顶板且具有放倒作用的情况下,另一组架才可操作落架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未经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55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