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负压冲洗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7076.8 | 申请日: | 2014-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03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饶伟;张东晓;解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饶伟;张东晓;解曼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3/02;A61M25/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新天方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104 | 代理人: | 张强 |
地址: | 30019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冲洗 引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负压冲洗引流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在腹部外科(普通外科、器官移植等)的临床工作中,消化道瘘(胆瘘、胃瘘及肠瘘等)仍然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并发症,甚至于导致患者的死亡。而对于消化道瘘所致的体内局灶性感染病灶,在给予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往往还需要进行负压吸引及冲洗引流治疗,方能获得满意的疗效。但目前临床应用的医用负压吸引及引流管往往为各自独立的两根引流管,易被周围脓液或纤维素样组织包绕,引流效果欠佳,不易更换,且增加感染或出血等并发症;如授权公开号为CN20220738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三腔负压冲洗引流管,通过采用在引流管内设置负压吸引管和冲洗液管的方法,实现局部冲洗引流的目的,但因其负压吸引管与引流管之间未能形成密闭管腔,且吸引管仅在末端设置开口,吸引面积有限,从而影响了负压吸引效果;另有授权公开号为CN20205211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串珠式腹腔冲洗引流管,采用串珠式结构,并在凹陷处设有引流孔,实现充分引流的目的,但因其圆形引流腔为固定结构,无法进行调节,且极大的增加了拔除引流管所致出血的可能性;另外,临床所用冲洗引流管无法精确定位,更换时易使得引流管位置变化,影响引流效果,甚至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因此,仍存在改进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新颖,可靠,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易于更换,使用安全,适用于不同程度腹腔感染的医用负压冲洗引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医用负压冲洗引流装置,包括冲洗部及负压吸引部两部分;冲洗部与负压吸引部于装置末端相连;冲洗部由冲洗管、吸引管腔和充气囊构成;冲洗管包括冲洗管头段、冲洗管腔及冲洗管尾段三部分,冲洗管头段设有2个冲洗管前端开口,冲洗管腔位于吸引管腔内部上端,冲洗管尾段与外接冲洗管路相连;充气囊包括气囊、气囊腔及气囊尾段三部分;气囊紧贴吸引管腔内壁设置,与吸引管腔前部相平,可防止装置与周围组织粘连,气囊腔位于吸引管腔内部下端,气囊尾段设有气囊尾段接头及气囊尾段卡扣;负压吸引部包括设置在吸引管腔内的负压吸引管,吸引管腔包括吸引管腔前部、吸引管腔体部及吸引管腔尾部三部分,负压吸引管包括负压吸引管体部,负压吸引管尾部设有负压吸引管尾部卡扣及负压吸引管尾部接口,吸引管腔尾部设有吸引管腔尾部卡扣,吸引管腔尾部卡扣与负压吸引管尾部卡扣相连;吸引管腔前部设置3-5个吸引管腔开口,吸引管腔体部设有多个吸引管腔体部开口直通腔外,吸引管腔体部开口位于充气囊的气囊之间,并交错设置;负压吸引管体部设置多个负压吸引管体部开口供负压吸引用,负压吸引管体部开口与吸引管腔体部开口对应设置;负压吸引管尾部接口与外接负压吸引器相连。
冲洗管腔的内管壁设置了显影材料涂层。管壁内含显影材料,可用于更换引流管时精确定位。
吸引管腔外壁标有刻度,有利于判断置管深度及固定。
负压吸引部由吸引管腔及负压吸引管构成,一体化的结构有助于更换引流管,同时减少操作所致感染及出血的几率。
气囊间有内外交通的吸引管腔开口,可防止本装置与周围组织粘连;气囊尾段卡扣可防止气囊漏气,可人为控制并定期对气囊进行充盈或放气,减少引流管周纤维组织或血肿等的包裹。
负压吸引管可定期更换,延长负压引流管的使用时限,减少感染或出血几率。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冲洗部及负压吸引部一体化,结构简单,便于制作及推广;负压吸引管与吸引管腔密封连接,提高负压吸引效率,同时便于更换,降低感染机率;显影材料有助于换管时的精确定位;充气囊的应用有效预防组织粘连,降低并发症,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中负压吸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中冲洗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中吸引管腔尾部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吸引管腔体部(无开口处)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吸引管腔体部(有开口处)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吸引管腔前部的横断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饶伟;张东晓;解曼,未经饶伟;张东晓;解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70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