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阻燃耐高温的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7683.4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443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柳伯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兴永鑫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2 | 分类号: | B32B27/02;B32B17/02;B32B27/06;B32B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3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耐高温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料,尤其是涉及一种阻燃耐高温的面料。
背景技术
在公知的技术领域,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纺织品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保暖、舒适等原有的基本特性。根据纺织品的不同用途,人们还希望其具有保健、安全等特殊功能,如抗菌、防螨、负离子、远红外、防紫外线、防毒、阻燃、防电磁波辐射、磁疗、香味、吸湿排汗、防油防水等。现有的阻燃面料的阻燃性主要是通过加入阻燃助剂,这种阻燃面料在经过数次洗涤后阻燃性会慢慢消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阻燃耐高温的面料,结构稳定可靠,耐用性好,具有良好、长期的防火、耐高温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阻燃耐高温的面料,具有由外表面至内表面依次设置的外阻燃涤纱层、内外阻燃涤纱层、玻璃纤维面料层、聚酰亚胺面料层和基布面料层,在所述外阻燃涤纱层和内外阻燃涤纱层之间设有防火石膏板层,在所述防火石膏板层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圆弧形凸起块,所述圆弧形凸起块的上、下两侧分别凸起于防火石膏板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且在所述圆弧形凸起块的上、下两侧均设有金属吸热垫片,在所述圆弧形凸起块的中心设有椭圆形腔体,在所述椭圆形腔体内填充有阻燃浆料。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外阻燃涤纱层的经线排列为16N 阻燃大化纤和600D188F 阻燃涤纱交错排列。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外阻燃涤纱层的纬线排列为300D96F 阻燃涤纱和150D96F 阻燃涤纱交错排列。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玻璃纤维面料层、聚酰亚胺面料层和基布面料层的厚度依次为0.5mm、1.2mm、2.3mm。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稳固可靠,采用双层的设计,夹设防火石膏板层,并能够通过金属吸热垫片将过多的热量传递至阻燃浆料,吸能储能,尽可能的隔离温度,起到耐高温阻燃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阻燃涤纱层,2.内外阻燃涤纱层,3.玻璃纤维面料层,4.聚酰亚胺面料层,5.基布面料层,6.防火石膏板层,61.圆弧形凸起块,62.金属吸热垫片,63.椭圆形腔体,7.阻燃浆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阻燃耐高温的面料,具有由外表面至内表面依次设置的外阻燃涤纱层1、内外阻燃涤纱层2、玻璃纤维面料层3、聚酰亚胺面料层4和基布面料层5,在所述外阻燃涤纱层1和内外阻燃涤纱层2之间设有防火石膏板层6,在所述防火石膏板层6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圆弧形凸起块61,所述圆弧形凸起块61的上、下两侧分别凸起于防火石膏板层6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且在所述圆弧形凸起块61的上、下两侧均设有金属吸热垫片62,在所述圆弧形凸起块61的中心设有椭圆形腔体63,在所述椭圆形腔体63内填充有阻燃浆料7。
所述外阻燃涤纱层1的经线排列为16N 阻燃大化纤和600D188F 阻燃涤纱交错排列。
所述内外阻燃涤纱层2的纬线排列为300D96F 阻燃涤纱和150D96F 阻燃涤纱交错排列。
所述玻璃纤维面料层3、聚酰亚胺面料层4和基布面料层5的厚度依次为0.5mm、1.2mm、2.3mm。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稳固可靠,采用双层的设计,夹设防火石膏板层,并能够通过金属吸热垫片将过多的热量传递至阻燃浆料,吸能储能,尽可能的隔离温度,起到耐高温阻燃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兴永鑫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未经长兴永鑫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76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