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密度集成引线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7837.X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7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邱志述;周杰;谭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山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先进功率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95 | 分类号: | H01L23/495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熊晓果;林辉轮 |
地址: | 614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密度 集成 引线 框架 | ||
1.一种高密度集成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片框架(300)和下片框架(100),所述下片框架(100)上设有M×N个第一承放块(10),M和N均为大于1的整数,上片框架(300)上设有M×N个第二承放块(30),所述第二承放块(30)与片状跳线集成为一体形成梯形结构,第二承放块(30)包括跳线端(301)和连接端(302),所述第一承放块(10)包括承放端(101)和连接端(102),第二承放块的跳线端(301)与第一承放块的承放端(101)在水平位置重合、且形成一个用于安装芯片(20)的芯片承放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集成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框架的长度为230mm,宽度为80mm,所述下片框架上设有20×20个第一承放块(10),上片框架上设有20×20个第二承放块(30),第二承放块的跳线端(301)与第一承放块的承放端(101)之间形成的芯片承放腔为SMA-FL封装二极管用承放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集成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框架的长度为230mm,宽度为80mm,所述下片框架上设有12×24个第一承放块(10),上片框架上设有12×24个第二承放块(30),第二承放块的跳线端(301)与第一承放块的承放端(101)之间形成的芯片承放腔为SOD123-FL封装二极管用承放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山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先进功率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乐山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先进功率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783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封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监测晶圆键合质量的测试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