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轧生产线钢坯测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8567.4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46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崔海伟;闵威;王伟;王一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8/04 | 分类号: | B21B38/0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轧 生产线 钢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轧生产线钢坯测长装置,具体涉及热轧钢坯在进入加热炉进行二次加热前的测长装置。
背景技术
热轧钢坯加热炉对入炉的钢坯长度有比较严格的要求,钢坯过长易划伤炉墙,钢坯过短无法在炉内准确定位,且严重浪费加热能力,无法满足轧机的产量要求,所以钢坯在装炉前须把钢坯长度信息监控并参与控制。超长及超短尺钢坯必须在入炉前进行剔除,只有满足长度要求的钢坯才能入炉并准确在炉内定位。精确的钢坯测长技术可以提高加热炉装钢效率,减少不同长度钢坯带来的误装,增加炉内装钢数量、充分发挥加热炉能力等。目前国内很多钢厂的钢坯测长装置,大多选用单一传感器进行测长,其计算公式就是辊的周长乘以辊滚动的圈数,辊每运行一圈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由于振动等原因),由于单一传感器需要辊滚动的圈数多,误差的累积量也就越大,就不利于测量精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轧生产线钢坯测长装置,该装置不仅可以方便准确的进行钢坯长度的测量,还可以进行超长及超短尺钢坯的判断和剔除,为钢坯在炉内精准定位及钢坯物料跟踪提供依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轧生产线钢坯测长装置,其特征在于:它主要包括三个布置在入炉辊道正上方的冷热金属检测器和一个安装在入炉辊道电机尾端的旋转编码器,并且它们均由加热炉区控制系统控制;所述三个冷热金属检测器第一冷热金属检测器、第二冷热金属检测器和第三冷热金属检测器沿钢坯运行方向按照一定间距依次布置,所述第一冷热金属检测器与第二冷热金属检测器之间的间距为加热炉所能允许入炉的最短钢坯长度,所述第一冷热金属检测器与第三冷热金属检测器之间的间距为加热炉所能允许入炉的最长钢坯长度。
所述旋转编码器位于第二冷热金属检测器和第三冷热金属检测器之间。
所述旋转编码器安装在最靠近第二冷热金属检测器的入炉辊道电机尾端。
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热轧生产线钢坯测长装置,该装置在测长时大大减少了辊滚动的圈数,从而提高了测长的精度,该装置不仅可以方便准确的进行钢坯长度的测量,还可以进行超长及超短尺钢坯的判断和剔除,对于满足装炉要求的钢坯进行长度测量,为钢坯在炉内精准定位及钢坯物料跟踪提供依据。可以使钢坯在装炉之前进行长度信息监控并参与控制,使超长及超短尺钢坯在入炉前进行剔除;
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热轧生产线钢坯测长装置,该技术测量精度高,误差率小,可以提高装钢效率,减少不同长度钢坯带来的误装,增加炉内装钢数量、充分发挥加热炉能力等。而且由于投入较少,给生产带来很大便利,且方便控制,本实用新型在今后热轧项目设计中,易于被采用;
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热轧生产线钢坯测长装置,其中旋转编码器的位置越靠近第二冷热金属检测器其测量精度越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冷热金属检测器;2-第二冷热金属检测器;3-第三冷热金属检测器;4-旋转编码器;5-入炉辊道;6-加热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热轧生产线钢坯测长装置,它主要包括三个布置在入炉辊道5正上方的冷热金属检测器(1,2,3)和一个安装在入炉辊道5电机尾端的旋转编码器4(即用于换算钢坯被入炉辊道5带动平移的距离L3),并且它们均由加热炉区控制系统控制;所述三个冷热金属检测器(1,2,3)第一冷热金属检测器1、第二冷热金属检测器2和第三冷热金属检测器3沿钢坯运行方向按照一定间距依次布置,所述第一冷热金属检测器1与第二冷热金属检测器2之间的间距为加热炉6所能允许入炉的最短钢坯长度(即图中L1),所述第一冷热金属检测器1与第三冷热金属检测器3之间的间距为加热炉6所能允许入炉的最长钢坯长度(即图中L2)。
所述旋转编码器4位于第二冷热金属检测器2和第三冷热金属检测器3之间。
所述旋转编码器4安装在最靠近第二冷热金属检测器2的入炉辊道5电机尾端。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三个冷热金属检测器(1,2,3)及旋转编码器4均采用4~20mA模拟量输出信号,信号传至加热炉区控制系统,并参与控制。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入炉辊道5为成组控制,可以正反转且变频调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85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输气管道盲端设备加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现场总线的阀门遥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