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翅片式热交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8749.1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19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和君;贺仕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德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1/32 | 分类号: | F28F1/32;F28F13/00;F25B3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张强 |
地址: | 31580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翅片式 热交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热交换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非常更加广泛。现有的空调器中都装有冷凝器,当空调器工作在制冷模式时,空调器中的压缩机经管路及换向阀将高温高压冷媒输入到冷凝器中,高温高压冷媒通过冷凝器的管路和安装在管路上的散热翘翅与外界的空气进行冷热交换,经过冷热交换后的冷媒温度将大幅度地降低,降温后的冷媒经管路流入膨胀阀、蒸发器,冷媒通过膨胀阀后体积迅速膨胀,膨胀后的冷媒经管路流经蒸发器时通过蒸发器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吸收热量后的冷媒经管路再流回到压缩机中。当空调器工作在制热模式时,经过换向阀的换向使得上述循环过程正好相反,这时式冷凝器将从外界空气中吸收热量,而蒸发器将向室内空气中释放热量。空调用的冷凝器基本上为翅片式热交换器,由于生产工艺的原因,在热交换器内热交换管两端的的U形连接处无法覆盖翅片,始终暴露在外。如果这部分也覆盖有翅片则会更进一步的加强了热交换器的热量传递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高效翅片式热交换器,能够增加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尤其是大幅度增加了热交换管裸露在翅片外的U形连接处的热交换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高效翅片式热交换器,包括主体,所述的主体包括热交换管,所述热交换管为连续弯曲的管路,所述的热交换管包括入管口和出管口,所述的热交换管两侧具有若干个U形连接处,所述的热交换管上整齐设置有若干层主翅片,所述的U形连接处、所述的入管口和所述的出管口都暴露在所述的主翅片外,其特征为,所述的主体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主体一侧上的所述入管口和若干个所述U形连接处相配合的甲散热装置和与所述主体另一侧上的所述出管口和若干个所述U形连接处相配合的乙散热装置,所述的甲散热装置包括若干层甲翅片,所述的甲翅片上设置有与若干个所述U形连接处相配合的甲通孔和与所述入管口相配合的入管孔,所述的乙散热装置包括若干层乙翅片,所述的乙翅片上设置有与若干个所述U形连接处相配合的乙通孔和与所述出管口相配合的出管孔,所述的主翅片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主固定孔,所述的甲翅片和所述乙翅片上下两端也分别设置有甲固定孔和乙固定孔,所述的主固定孔、所述的甲固定孔和所述的乙固定孔上设置有固定柱。 这样设置,在热交换器两侧设置有甲散热装置和乙散热装置,甲散热装置和乙散热装置分别接触在热交换器裸露出来的U形连接处,甲散热装置和乙散热装置还通过固定柱连接在一起,这样裸露在外的U形连接处也能获得的良好的传热效率,使得整个热交换器的热传递效率上升。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若干层所述甲翅片上的甲通孔从靠近所述主体的所述甲翅片开始逐渐向远离所述主体的所述甲翅片方向缩小以适合所述U形连接处的大小。这样设置,可以让甲散热装置内的甲翅片贴合住U形连接处,这样不仅增加了传热效率,还能使甲散热装置牢固的与主体固定。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若干层所述乙翅片上的乙通孔从靠近所述主体的所述乙翅片开始逐渐向远离所述主体的所述乙翅片方向缩小以适合所述U形连接处的大小。这样设置,可以让乙散热装置内的乙翅片贴合住U形连接处,这样不仅增加了传热效率,还能使乙散热装置牢固的与主体固定。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固定柱两端设置有固定圈,所述的固定圈在所述甲散热装置和所述乙散热装置最外侧。这样设置,通过两个固定圈可以牢固的让固定柱固定连接甲散热装置乙散热装置和主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增加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尤其是大幅度增加了热交换管裸露在翅片外的U形连接处的热交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甲散热装置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乙散热装置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高效翅片式热交换器,包括主体1,主体1包括热交换管2,热交换管2为连续弯曲的管路,热交换管2包括入管口21和出管口22,热交换管2两侧具有若干个U形连接处23,热交换管2上整齐设置有若干层主翅片3, U形连接处23、入管口21和出管口22都暴露在主翅片3外。主体1两侧分别设置有与主体1一侧上的入管口21和若干个U形连接处23相配合的甲散热装置4和与主体1另一侧上的出管口22和若干个U形连接处23相配合的乙散热装置5。甲散热装置4包括若干层甲翅片41,甲翅片41上设置有与若干个与U形连接处23相配合的甲通孔43和与入管口21相配合的入管孔42,甲通孔43从靠近主体1的甲翅片41开始逐渐向远离主体1的甲翅片41方向缩小以适合U形连接处23的大小。乙散热装置5包括若干层乙翅片51,乙翅片51上设置有与若干个U形连接处23相配合的乙通孔53和与出管口22相配合的出管孔52,乙通孔53从靠近主体1的乙翅片51开始逐渐向远离主体1的乙翅片51方向缩小以适合U形连接处23的大小。主翅片3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主固定孔,甲翅片41和乙翅片51上下两端也分别设置有甲固定孔44和乙固定孔54,所述的主固定孔、甲固定孔44和乙固定孔54上设置有固定柱6。固定柱6两端设置有固定圈61,固定圈61在甲散热装置4和乙散热装置5最外侧。在热交换器两侧设置有甲散热装置4和乙散热装置5,甲散热装置4和乙散热装置5分别接触在热交换器裸露出来的U形连接处23,主体1和甲散热装置4和乙散热装置5还通过固定柱6连接在一起,可以让甲散热装置4和乙散热装置5充分接触到裸露在外的U形连接处23,这样U形连接处23也能获得的良好的传热效率,使得整个热交换器的热传递效率上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德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德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87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介质出口温度可控的热管式换热器
- 下一篇:一种炉内烘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