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挤出塑料的冷却槽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9230.5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92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黄观;李海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市海达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88 | 分类号: | B29C47/88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 代理人: | 黄有斯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挤出 塑料 冷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挤出塑料的冷却槽。
背景技术
目前在改性塑料材料的生产中,其生产方法是在挤出造粒机组上生产粒状原料,挤出造粒生产线的设备主要由挤出机、冷却水槽、干燥风机、牵引机构和切粒机等组成;冷却水槽位于塑料挤出机和切粒机之间,当塑料挤出机在挤出塑料条料后,紧接的后续工艺是实施对塑料条料的冷却,整个水槽的水温要保持均匀控制在25度至35度之间,以保证塑料性能的稳定;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冷却水槽其进水口设置在水槽的一端,而出水口设置在水槽的另一端,槽内的水温度由塑料入水端顺流减低,槽内的水温度不均匀,造成冷却效果差,影响塑料成品的性能和质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挤出塑料的冷却槽,这种挤出塑料的冷却槽可以解决槽内的水温度不均匀造成冷却效果差,影响塑料的性能和质感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挤出塑料的冷却槽,包括有槽体,所述槽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的循环管道上设置有泵和冷却水箱,所述槽体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多个进水口和出水口,这些进水口与出水口分别通过相应的电磁阀和总管相连;所述电磁阀分隔为对应的第一组电磁阀和第二组电磁阀,所述第一组电磁阀的控制端与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二组电磁的控制端与控制器相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控制器包括有温度传感单元和比较单元,温度传感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感应端分别设置于槽体内两端;比较单元将温度传感单元输入的温度信号与预先设定值进行比较,并控制所述第二组电磁阀的开和闭。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开在所述槽体两侧壁的中上部,所述出水口开在所述槽体两侧壁的中下部。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由于槽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开设在槽体的两侧壁上,且依次排列为多个,能保持水温均衡;并在槽体两端的水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当槽体内水温超出了预定值范围,可及时控制冷却水的进出水量,不但节约了能源,还冷却效果好,保证了塑料的性能和质感。
2、本实用新型简单可靠,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所示的挤出塑料的冷却槽,包括有设置在塑料挤出机模头1与干燥风机3之间的槽体2,槽体2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对应开设有顺序排列的进水口2a-1、2a-2、2a-3、2a-4和出水口2b-1、2b-2、2b-3、2b-4,如图2所示的进水口开在槽体2两侧壁的中上部,如图3所示的出水口开在槽体2两侧壁的中下部;这些进水口与出水口分别通过相应的支管Ⅰ和总管Ⅱ相连形成循环的回路,在总管Ⅱ上装有通过泵5与槽体2进水口相连通的冷却水箱4,在每个支管Ⅰ上均装有电磁阀,与进水口2a-1相连的电磁阀为6-1,与之对应的出水口2b-1上的电磁阀为6-5;与进水口2a-2相连的电磁阀为6-2,与之对应的出水口2b-2上的电磁阀为6-6;与进水口2a-3相连的电磁阀为6-3,与之对应的出水口2b-3上的电磁阀为6-7;与进水口2a-4相连的电磁阀为6-4,与之对应的出水口2b-4上的电磁阀为6-8。电磁阀6-1、6-5、6-3和6-7为第一组电磁阀,该组电磁阀的控制端与挤出塑料机电源相连通,当挤出塑料机开始工作,第一组电磁阀6-1、6-5、6-3和6-7即打开,槽体内的水开始冷却循环。电磁阀6-2、6-6、6-4和6-8为第二组电磁阀,该组电磁阀的控制端与控制器相连接,控制器包括有温度传感单元和比较单元,温度传感单元包括有两个温度传感器7,两个温度传感器7的温度感应端分别设置于槽体2内两端;将比较单元温度信号预先设定为25度至35度范围内,当温度传感单元输入的温度信号超出25度至35度的范围,比较单元向第二组电磁阀输出信号,将第二组电磁阀6-2、6-6、6-4和6-8打开,输入冷却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市海达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柳州市海达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92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