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解槽酸雾抽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9319.1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5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强;陈自江;郑军福;刘继向;周通;辛怀达;高歌;吴生贵;王森;朱纪念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7/00 | 分类号: | C25C7/00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张克勤 |
地址: | 737103***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解槽 酸雾抽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色金属湿法冶炼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湿法冶金的电解槽酸雾抽排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有色金属湿法冶炼过程中,电解槽敞口液面上方会逸出大量的酸雾,电解、电积过程产生的气体主要有氯化氢、氯气、氧气、氢气等,这些气体会粘附酸性液滴一起逸出液面,在空气中形成酸雾,从而给车间内钢制设备及操作人员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目前防治酸雾最有效的方法是在电解槽面安装排风罩,但是,根据电解、电积的工艺条件和工人操作要求,在电解槽槽面上方需要频繁地进行出装极板、检测短路、冲刷母线等操作。当槽面上覆盖排风罩后,则需要频繁地起吊罩子,给操作带来极大地不便,且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此外,排风罩大多为耐腐玻璃钢材质,长期使用存在严重老化问题,更换时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解槽酸雾抽排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湿法冶金电解槽酸雾抽排操作不方便、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解槽酸雾抽排装置,包括电解槽、吹风机、抽风机,还包括设置在电解槽侧壁上的抽排管道和设置在电解槽顶部的送风管道,所述抽风机的抽风口与抽排管道连通,所述抽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有收集管道,所述吹风机与送风管道连通,所述抽排管道和送风管道上均设有通风孔。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孔的孔口与电解槽的槽面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孔为若干个并均匀排布在抽排管道和送风管道上。
进一步地,所述抽排管道和送风管道分别为环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抽排效果好,运行安全可靠,通过在抽排管道和送风管道上设置通风孔的方式替代了传统的排风罩,操作简单方便,节省了占用空间,极大改善了车间环境,减少了有害气体对操作人员的健康危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电解槽酸雾抽排装置,包括电解槽7、吹风机4、抽风机5,还包括设置在电解槽7侧壁上的抽排管道2和设置在电解槽7顶部的送风管道1,抽风机5的抽风口与抽排管道2连通,抽风机5的出风口连接有收集管道6,吹风机4与送风管道1连通,抽排管道2和送风管道1上均设有通风孔3,通风孔3为若干个并均匀排布在抽排管道2和送风管道1上。
通风孔3的孔口与电解槽7的槽面平行设置,将电解槽7内液面逸出的酸雾更好的压在槽内,利于抽排管道2吸收。
抽排管道2和送风管道1分别为环形状,使电解槽7内液面逸出的酸雾抽排效果达到更好。
开启吹风机4将空气通过送风管道1上的通风孔3吹出,在电解槽7的槽面形成一片水平风幕,将电解槽7内液面逸出的酸雾压在槽内,抽风机5开启后在抽排管道2内形成负压,将电解槽7内积聚的酸雾通过通风孔3吸进抽排管道2内,进而通过收集管道6将酸雾排出并集中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93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