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对喇叭口底板加热的内加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9323.8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5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坤;吕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5/16 | 分类号: | C22B5/16;C22B34/12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马英 |
地址: | 737103***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喇叭口 底板 加热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绵钛还原蒸馏反应器上的内加热器,具体指一种可对喇叭口底板加热的内加热器。
背景技术
海绵钛还原蒸馏反应过程中,热端反应器中的镁和氯化镁等物质在高温、真空条件下,以气态的形式通过喇叭口进入冷端反应器内冷凝沉积,从而实现镁和氯化镁等物质与海绵钛的分离。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普通内加热器只单独针对喇叭口垂直段进行加热,底板无法进行直接加热,导致底板温度较低,增大了镁和氯化镁等冷凝物在底板上的凝结,最终发生喇叭口堵塞的可能性。一旦喇叭口发生堵塞,将会导致蒸馏中断,被迫对喇叭口进行疏通,从而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中国专利200710054018.X公开了一种可对喇叭口底板加热的内加热器,但该技术采用将垂直电阻带与水平电阻带固定于同一模块上的整体式结构,在实际使用中暴露出较多的问题。例如:垂直电阻带与水平电阻带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相互干扰,当其中一段损坏而另一段完好时,不得不将整个内加热器整体拆除后,再针对问题进行修理或更换,这样导致内加热器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维护费用升高;再者,内加热器整体没有设置合理的支撑部件,水平段的加热元件没有进行合理的固定,生产中常出现水平段加热元件塌陷与脱落的现象,造成加热元件与喇叭口底板搭接后短路,而无法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维修、更换,能有效延长使用寿命的可对喇叭口底板加热的内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对喇叭口底板加热的内加热器,包括内加热器腔体及内加热器,所述内加热器包括垂直段加热器和水平段加热器,所述垂直段加热器与水平段加热器为分体结构;水平段加热器置于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固接于内加热器腔体下部靠近底板处。
所述水平段加热器包括水平段加热模块,水平段加热元件通过固定钉固定在水平段加热模块上。
所述水平段加热元件的导线通过引出孔引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垂直段加热器与水平段加热器单独制作的分体式结构,增强了内加热器维护和更换的独立性,避免垂直段与水平段加热器之间的相互干扰,延长了内加热器的使用寿命;
2、设置支撑架作为内加热器的整体支撑和承重部件;
3、对水平段加热元件通过固定钉固定,避免了水平段加热元件在高温下发生塌陷和脱落的问题,从而避免了加热元件与底板搭接造成短路,使得加热器的使用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及其效果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可对喇叭口底板加热的内加热器,包括内加热器腔体1及内加热器,所述内加热器包括垂直段加热器2和水平段加热器3;所述垂直段加热器2与水平段加热器3采用分体式结构。垂直段加热器2包括垂直段加热模块4,垂直段加热元件5固定在垂直段加热模块4倒置的凹形槽内;所述水平段加热器3包括水平段加热模块6,水平段加热元件7通过固定钉8固定在水平段加热模块6上,对水平段加热元件7进行固定,有效解决了水平段加热元件7在高温下发生塌陷和脱落的问题,避免了水平段加热元件7与喇叭口底板搭接造成短路;所述加热模块选用刚玉或硅酸铝纤维材质;所述水平段加热元件7的导线通过引出孔10引出,垂直段加热元件5的导线可以单独引出,也可以和水平段加热元件7的导线一同通过引出孔10引出。
所述水平段加热器3置于一支撑架9上,支撑架9焊接在内加热器腔体1下部靠近底板处的位置,支撑架9作为内加热器的整体支撑、承重部件,支撑架9的焊接高度根据水平段加热元件7的实际尺寸而定,确保水平段加热元件7与喇叭口底板之间留有足够的高度间隙。
本实用新型可保证对喇叭口垂直段管路和底板同时进行加热,能有效缓解海绵钛蒸馏过程中喇叭口堵塞的情况;并且采用了垂直段加热器2与水平段加热器3的分体式结构,增强了生产过程中水平段加热器2与垂直段加热器3维护和更换的独立性,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延长了内加热器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相应支撑和固定结构的设置,增强了内加热器使用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93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半导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