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生产海绵钛的反应器上盖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9354.3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5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潘多鹏;吕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34/12 | 分类号: | C22B34/12;C22B5/02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张克勤 |
地址: | 737103***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生产 海绵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生产海绵钛的反应器上盖。
背景技术
国内有色金属冶炼企业普遍采用倒“U”型还原-蒸馏联合法生产海绵钛,生产中使用的反应器由筒体、上盖组装而成,倒“U”型联合炉炉产量可以达到8t、10t、12t。反应器筒体的直径通常在1.8~2m,在生产过程中反应器内温度可高达1000℃,对反应器上盖的耐高温、散热、密封性能有较高的要求。
申请号为CN201110192078.4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海绵钛生产的反应器上盖》,它由抽真空管、蒸馏过道接管、加料管、内加热器、面板、底板和中板构成,形成上下两层大盖内腔,并在大盖内腔中填充有保温材料,蒸馏过道接管的下方为喇叭形状,抽真空管、蒸馏过道接管、加料管贯穿并焊接于面板、中板、底板上。在该发明中存在多条焊接缝,在高温和高真空的作用下,底板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使得底板与环板处的焊接缝拉裂,腔体内填充的保温材料掉落至反应器筒体内,影响产品的质量;蒸馏过道接管下部为喇叭口形状,与底板之间的焊接缝较长,当底板发生变形时,焊接缝容易开裂,造成空气进入反应器内,影响产品的质量,缩短反应器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生产海绵钛的反应器上盖,以解决现有反应器上盖结构复杂,各个零部件之间的焊缝多,当其中的一个部件发生变形时容易引起其余焊缝开裂,不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生产海绵钛的反应器上盖,它包括抽真空管、蒸馏过道接管、加料管、主板,主板上设有吊耳、冷却循环系统,所述主板的下表面连接有圆柱形支板,所述支板的外壁直径与反应器筒体的上端口内径相适配,所述蒸馏过道接管为圆柱形直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板的长度与所述加料管贯所述主板向下延伸的长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上盖仅设置一层主板,并在主板上增加冷却系统的面积,加强了上盖顶部的散热功能,能够有效减少海绵钛坨硬芯的产生;
(2)、抽真空管、蒸馏过道接管、加料管仅与主板焊接,减少了焊接缝的数量,蒸馏过道接管为圆柱形直管,缩短了焊缝的长度,减少了上盖在高温、高真空工作环境中焊接缝开裂的几率,对提高产品质量有显著效果;
(3)、设置支板直接插接在反应器筒体内,热量直接作用于支板所对应的主板区域,减缓了上盖主板与筒体之间的密封垫在高温作用下的碳化速度,保证生产过程中反应器的密封性能;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焊接制作工艺简洁,制造所需原材料少,降低了上盖的制造成本,同时减少的海绵钛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反应器的安全性、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抽真空管,2、蒸馏过道接管,3、加料管,4、主板,5、支板,6、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用于生产海绵钛的反应器上盖,它包括抽真空管1、蒸馏过道接管2、加料管3、主板4,主板4上设有吊耳6、冷却循环系统,主板4的下表面连接有圆柱形支板5,支板5的外壁直径与反应器筒体的上端口内径相适配,支板5的长度与加料管3贯通主板4向下延伸的长度相等,蒸馏过道接管2为圆柱形直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93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沉淀二氧化硅吸附剂
- 下一篇:海绵钛反应器复合金属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