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初雨、后雨分流蓄排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0274.X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90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段昌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段昌和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秦力军 |
地址: | 10008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镇排水,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来分流并储存初雨、后雨的蓄排系统。
背景技术
在城市建设用地中,城市建筑区一般处于雨水管道排水系统的起端流域,在此雨水排除的源头区域开展雨水收集利用,一般需要建造雨水蓄水池,蓄水池要建在建筑区雨水管道的末端,以保证能收集到足够的雨水量。
一般根据收集的雨水量计算蓄水池的尺寸,蓄水池需要占据建筑区内的平面和地下用地。由于建筑区往往建有车库等地下构筑物,还要布置市政管线、化粪池等,蓄水池的位置很难安排。一般情况,建筑区内的雨水管道与外部市政雨水管道排水管道间的落差不大,蓄水池内较深的存水不能靠重力流排出,只能建小型泵站用泵抽取。而如果要求蓄水池内的存水能够靠重力流排出,只能是将蓄水池做的较浅,使池底的高度高于外部排水管道,但这样一来就需要扩大蓄水池的占地面积,以保证蓄水池能够储存足够多的雨水,这就使得蓄水池的位置更难安排。有时,蓄水池安排的位置不在雨水管道的末端,只能收集部分流域的雨水,造成一场降雨中的雨水收集不足,雨水收集的效率不高。此外,为保证蓄水池内水质,通常的办法是在蓄水池中采取分格措施,将初期雨水和后期雨水分开蓄存。雨后,再将初期雨水进行处理或用泵抽入污水管线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同时,后期雨水除做雨水利用外,为准备下一场降雨或清淤管理,也需要将后期雨水用泵抽入外部雨水管线将其排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初雨、后雨分流蓄排系统,能够实现对初期雨水和后期雨水的分流、收集、储蓄和自排,从而有效的治理面源污染、实施雨洪利用和减轻城市内涝灾害。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初雨、后雨分流蓄排系统,包括:用来排放雨水的排水系统;用来排放污水的排污系统;安装在排水系统下游与外部市政雨水管道排水系统之间的分流装置,具有用来收集初雨的初雨收集室,以及位于初雨收集室下游的在初雨收集室蓄满后再收集后雨的后雨收集室,其中初雨收集室蓄满后自动封闭,以便将收集的初雨与后雨分隔;与所述初雨收集室连通的初雨蓄水系统;分别与所述初雨收集室和排污系统连通的初雨退水管道;与所述后雨收集室连通的后雨蓄水系统;连接后雨收集室/后雨蓄水系统与外部市政雨水管道排水系统的后雨退水管道。
优选地,所述排水系统包括多个用来收集雨水的雨水口;通过雨水支线管道与雨水口连通的多个雨水检查井;和连通相邻雨水检查井的多个雨水管道;所述后雨蓄水系统包括多个后雨蓄水管道和多个后雨蓄水检查井,多个后雨蓄水管道和多个后雨蓄水检查井彼此连通。
优选地,分流装置包括:集中分流井,其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进水口与所述排水系统下游的一个雨水管道连通,其出水口通过另一个雨水管道与外部市政雨水管道排水系统的一个雨水检查井连通;集中分流井的井底低于所述雨水管道管底;设置在集中分流井内的所述初雨收集室,其顶部开有初雨进口,所述初雨进口处安装有第一活动盖板装置;设置在集中分流井内的所述后雨收集室,与初雨收集室相隔离,其顶部开有后雨进口,所述后雨进口处安装有第二活动盖板装置;设置在集中分流井内的水流通道,由所述进水口延伸至所述出水口,其底部与所述雨水管道管底平接;其中,所述初雨进口和所述后雨进口设置在所述水流通道的底部,并沿水流方向依次布置。
优选地,集中分流井内设置有一对竖直墙,分别由所述进水口延伸至出水口;一对竖直墙之间固定有水平隔墙,其顶部与所述雨水管道管底平接,水平隔墙与一对竖直墙围成所述水流通道;所述水平隔墙上沿水流方向依次开有所述初雨进口、后雨进口;所述水平隔墙的下方设置有垂直隔墙,垂直隔墙与所述一对竖直墙垂直布置,并位于初雨进口与后雨进口之间,其顶部与水平隔墙的底面连接,其底部与所述集中分流井井底连接;分别由垂直隔墙的两端延伸至集中分流井井壁的两面斜向直墙,分别与一对竖直墙形成夹角,其顶部与一对竖直墙顶部相平,其底部与集中分流井井底连接;其中,两面斜向直墙、垂直隔墙将所述集中分流井内部分成两个相互独立的空间,邻近所述进水口的空间形成所述初雨收集室,邻近所述出水口的空间形成所述后雨收集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段昌和,未经段昌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02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