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轻卡发动机罩盖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0508.0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3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李雪冬;陶世波;刘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8 | 分类号: | B60R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胡湘根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轻卡领域,具体是指轻卡发动机罩盖结构。
背景技术
产生汽车噪声的主要因素是空气动力、机械传动、电磁三部分。从结构上可分为发动机噪声(即燃烧噪声),底盘噪声(即传动系噪声、各部件的连接配合引起的噪声),电器设备噪声(冷却风扇噪声、汽车发电机噪声),车身噪声(如车身结构、造型及附件的安装不合理引起的噪声及噪声源通过各种声学途径传入车内的噪声及汽车各部分振动传递途径激发车身板件的结构振动向驾驶室内辐射的噪声组成车内噪声)。其中发动机是汽车的主要噪声源,其贡献约占汽车噪声的二分之一以上,为降低汽车发动机噪声水平,现有轻卡上普遍采用设置排气消声器、电磁风扇离合器、双层油底壳等技术手段,这些技术手段降噪效果较好但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发动机降噪的需求,对现有的轻卡发动机罩盖结构提出改进技术方案,通过本技术方案,能够有效的提高降噪性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轻卡发动机罩盖,包括有发动机盖本体、铭牌、橡胶圈、铁管以及隔音装置;所述发动机罩盖通过螺栓安装于发动机上表面;所述铭牌卡接与发动机盖本体的外表面上,所述隔音装置设置于发动机盖本体的内表面;所述铁管的外表面与橡胶圈的内表面结合;所述橡胶圈的外表面卡接于发动机盖本体上的安装孔内。
所述发动机盖本体的安装孔为凹槽结构,凹槽的底面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凹槽的直径。
所述凹槽结构的内表面呈圆椎台形。
所述橡胶圈的外表面呈工字形结构,卡接于安装孔的通孔内;所述橡胶圈的最大外径小于凹槽结构的最小内径。
所述铁管的外表面与橡胶圈的内表面为过盈配合。
所述发动机盖本体上设置有至少5个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1、首次在轻卡车型上应用发动机盖总成,安装于发动机上表面的发动机盖总成造型美观,同时遮掩了发动机上表面的线束及支架,提升了整车的精致工艺水平;
2、通过增加发动机盖总成及隔音棉5,既能有效隔离一部分的发动机噪音,又能吸收一部分的发动机噪音,从而提高整车的NVH水平。
3、增加发动机盖总成相对于设置排气消声器、电磁风扇离合器等成本更低,同时更能提高整车档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侧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橡胶圈与铁管配合的剖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轻卡发动机罩盖,包括有发动机盖本体1、铭牌2、橡胶圈3、铁管4以及隔音装置5;所述发动机罩盖上设置有至少5个安装孔用于通过螺栓安装于发动机上表面;所述铭牌2通过设置在发动机盖本体1上的小孔卡接与发动机盖本体的外表面上,所述隔音装置设5置于发动机盖本体1的内表面,用来吸收发动机的噪声,在本实施例中,隔音装置为隔音棉。
所述铁管4的外表面与橡胶圈3的内表面为过盈配合;所述橡胶圈的外表面卡接于发动机盖本体上的安装孔内,铁管用于穿过螺栓,以便于将发动机罩盖装配到发动机上表面。
所述发动机盖本体的安装孔为凹槽结构,凹槽的底面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凹槽的直径。所述凹槽结构的内表面呈圆椎台形。
所述橡胶圈3的外表面呈工字形结构,卡接于安装孔的通孔内;所述橡胶圈的最大外径小于凹槽结构的最小内径。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05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