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漏电断路器自动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1264.8 | 申请日: | 2014-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26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赵宗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奔龙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27 | 分类号: | G01R31/3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漏电 断路器 自动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漏电断路器检测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漏电断路器自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漏电断路器是用于防止人身触电的低压开关装置,现有的漏电断路器在生产时,检测环节主要靠人工操作,操作工人使用简单的工装把产品放置在漏电检测仪上进行测量,这种检测方法效率低、成本高、安全性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漏电断路器检测装置检测效率低、成本高、安全性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在线显示分断时间、实时监控脱扣电流值、进行数据存储及跟踪、进行数据统计、检测效率高、成本低、安全性高的漏电断路器自动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漏电断路器自动检测装置,包括传输机构,传输机构上依次顺序设有挡料分料机构、举升机构、检测机构、踢料分料机构、踢料机构;挡料分料机构的首部设有传感器,尾部设有挡杆;检测机构包括检测机构拨手柄装置、检测机构按测试按钮装置和漏电检测仪,检测机构拨手柄装置和检测机构按测试按钮装置设于漏电检测仪的前端。
优选地,还包括矩形框架结构的机架,所述传输机构与机架连接,机架的顶部连接有三色塔灯。
优选地,传输机构为传送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检测效率高、成本低、安全性高,运行可靠。集成化程度高,可以集成安装在漏电断路器精益生产线上,作为其中一个单元生产使用,也可作为一个单机设备独立生产使用;实现了全自动无人化操作,无需人工,大大节省人力资源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特征,将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得以清楚地记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机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传输机构,2.挡料分料机构,3.举升机构,4.检测机构拨手柄装置,5.检测机构按测试按钮装置,6.踢料分料机构,7.踢料机构,8.漏电检测仪,9.漏电断路器,10.挡杆,11.机架,12.三色塔灯,13.触摸屏。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传输机构1,挡料分料机构2、举升机构3、检测机构、踢料分料机构6、踢料机构7依次顺序安装在传输机构1上。挡料分料机构2的首部安装有传感器,尾部安装有挡杆10。
检测机构包括检测机构拨手柄装置4、检测机构按测试按钮装置5和漏电检测仪8。检测机构拨手柄装置4、检测机构按测试按钮装置5设于漏电检测仪8的前端。
传输机构1优选使用传送带。
传输机构1安装在机架11上,机架11为矩形框架结构,三色塔灯12安装在机架11的顶部,触摸屏13安装在机架11侧面上部。三色塔灯12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警示灯,用于指示测试状态。触摸屏13为人机交互控制装置,用于输入操作指令和显示信息。机架11上还通过合页安装有可以打开或关闭的安全防护门窗,安全防护门窗将操作人员与测试区域隔离,以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漏电断路器9被传输机构1传送至挡料分料机构2处,挡料分料机构2上安装的传感器感应到漏电断路器9后,挡料分料机构2上安装的两个执行气缸交替动作,使工作区间中传输带上只流过一组漏电断路器(3只为一组或者多只)。一组漏电断路器继续被向后传送,直到被挡料分料机构2的挡杆10挡住,这时举升机构3将一组漏电断路器举升到检测机构上,检测机构拨手柄装置4动作使一组漏电断路器合闸。
一组漏电断路器合闸后,漏电检测仪8向其提供预先设定好的漏电流值(比如10mA,设定范围是10mA-50mA),此时合格的漏电断路器应脱扣(断电),漏电检测仪8检测断电信号判断漏电脱扣功能是否合格;检测机构拨手柄装置4再次动作,漏电断路器再次合闸,检测机构按测试按钮装置5动作,此时合格的漏电断路器应脱扣(断电),漏电检测仪8检测断电信号判断漏电脱扣功能是否合格。当两次检测完成后,举升机构3下降,产品被传输机构1输出。
当漏电断路器检测不合格时,由踢料分料机构6将不合格的漏电断路器分出,由踢料机构7将不合格产品送入不合格箱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奔龙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奔龙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12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