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差式无极变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1686.5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24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宝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宝山 |
主分类号: | F16H3/76 | 分类号: | F16H3/76;F16H57/023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吴开磊 |
地址: | 076150 河北省张***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差式 无极 变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差式无极变速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无极变速器一般可以分为液体传动、电力传动和机械传动三种方式。
液体传动分为两类:一类是液压式,主要是由泵和马达组成或者由阀和泵组成的变速传动装置,适用于中小功率传动。另一类为液力式,采用液力耦合器或液力矩进行变速传动,适用于大功率(几百至几千千瓦)。液体传动的优点是:调速范围大,可吸收冲击和防止过载,传动效率较高,寿命长,易于实现自动化,但其还存在制造精度要求高,价格较贵,输出特性为恒转矩,滑动率较大,运转时容易发生漏油等缺点。
电力传动基本上分为三类:一类是电磁滑动式,它是在异步电动机中安装一电磁滑差离合器,通过改变其励磁电流来调速,这属于一种较为落后的调速方式。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维护方便;其缺点是滑动最大、效率低、发热严重等。因此不适合长期负载运转,故一般只用于小功率传动。二类是直流电动机式,通过改变磁通或改变电枢电压实现调速。其特点是调速范围大,精度也较高,但设备复杂,成本高,维护困难,一般用于中等功率范围(几十至几百千瓦),现已逐步被交流电动机式替代。三类是交流电动机式,通过变极、调压和变频进行调速。实际应用最多者为变频调速,即采用一变幅器获得变幅电源,然后驱动电动机变速。其特点是调速性能好、范围大、效率较高,可自动控制,体积小,适用功率范围宽;机械特性在降速段位恒转矩,低速时效率低且运转不够平稳,价格较高,维修需专业人员。
机械传动的特点主要是:转速稳定,滑动率小,工作可靠,具有恒功率机械特性,传动效率较高,而且结构简单,维修方便,价格相对便宜;但零部件加工及润滑要求较高,承载能力较低,抗过载及耐冲击性较差,故一般适合于中、小功率传动。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现有的无极变速器的优点为:不用离合器进行换档,档位少变化大,连接平稳,因此操作容易,既给开车人带来方便,也给坐车人带来舒适。但缺点也多,现有技术中手动、自动、手自一体的变速器每个档位都是有固定的传动比,所以发动机扭矩输出和不同速度所需传动比变化与负载扭矩变化不能总是很好的配合,无级变速器承载能力较低,抗过载及耐冲击性较差,滑动率较大,主要体现在对速度变化反应较慢,不够灵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差式无极变速器,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双差式无极变速器,包括输入轴、输出轴、第一差速器、第二差速器和传动机构;
输入轴连接第一差速器;
第一差速器通过传动机构与第二差速器连接;
输出轴连接第二差速器;
传动机构为齿轮结构。
进一步的,第一差速器与第二差速器均为锥形齿轮差速器;
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
输入轴通过角齿连接第一差速器的盆齿;
第一齿轮设置在远离第一差速器的盆齿的一端,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设置在靠近第二差速器的盆齿的一端;第三齿轮设置在靠近第一差速器的盆齿的一端,与第三齿轮啮合的所述第四齿轮设置在远离第二差速器的盆齿的一端;
输出轴通过角齿连接第二差速器的盆齿;
第一齿轮的分度圆直径a、第二齿轮的分度圆直径b、第三齿轮的分度圆直径c和第四齿轮的分度圆直径d需满足的关系为:
(c/d)*(b/a)=1/3。
进一步的,第一差速器与所述第二差速器均为太阳齿轮差速器;
传动机构为齿圈连接部和传动轴;
齿圈连接部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差速器的第一齿圈,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差速器的第二齿圈;
传动轴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差速器的第一太阳齿轮,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差速器的第二太阳齿轮;
输入轴连接所述第一差速器的第一行星齿轮,所述输出轴连接第二差速器的第二行星齿轮;
第一太阳齿轮的分度圆直径m1、第一齿圈的分度圆直径n1、第二太阳齿轮的分度圆直径m2和第二齿圈的分度圆直径n2的关系式为:
m1/n1≠m2/n2。
进一步的,第一差速器为太阳齿轮差速器,第二差速器为锥形齿轮差速器;
传动机构包括齿圈连接部和传动轴;
齿圈连接部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差速器的第一齿圈,另一端与第二差速器的半轴齿轮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宝山,未经张宝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16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摆动输入式调节器
- 下一篇:一种纵置双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