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水池内污水抽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1999.0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39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光锋;陈刚;刘彬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恒基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F10/00 | 分类号: | F04F10/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千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2 | 代理人: | 商福全 |
地址: | 2716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抽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池内污水抽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工厂内产生的污水集中至污水池后,都需要通过一个污水抽取装置将污水抽取出来进行污水处理,现有的污水抽取装置包括设置在污水池内的潜水泵和设置在污水池内侧上部隔板上的电机,因潜水泵直接设置在污水池内,很容易被污水池内的污物堵塞损坏,工作人员需要经常的对潜水泵进行维修,增加了工作量,且对潜水泵维修时工作人员需要下到污水池内侧上部的隔板上,将潜水泵从污水中取出,操作麻烦,费时费力,大大增加了工作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污水池内污水抽取装置,它结构简单,检修方便,省时省力,减少了工作量,大大降低了工作难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污水池内污水抽取装置,包括设在污水池内侧上部隔板上的支架,在支架上设有一虹吸罐,在虹吸罐的顶部设有加水管,在加水管上设有水阀,在虹吸罐的上部一侧设有一排气阀,在虹吸罐内设有一竖直设置的吸水管,吸水管的底端穿过隔板伸入污水池内,吸水管的顶端位于虹吸罐内高于排气阀的位置,虹吸罐的底部一侧设有一污水出口,污水出口通过三通管道与两个设置在地面上的卧式离心泵的入口分别连接,两个卧式离心泵的出口分别连接一出水管道,在虹吸罐的底部与污水出口相对的一侧设有一排污阀。
在虹吸罐内的污水出口处设有一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结构简单,检修方便,省时省力,通过卧式离心泵代替潜水泵,且将卧式离心泵设置在污水池外侧的地面上,同时将卧式离心泵与设在隔板上的支架上的虹吸罐配合工作,有效避免了水泵被污水中的污物堵塞的情况,减少了水泵的维修次数,减少了工作量,大大降低了工作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虹吸罐,3、加水管,4、水阀,5、排气阀,6、吸水管,7、排污阀,8、三通管道,9、卧式离心泵,10、出水管道,11、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污水池内污水抽取装置,包括设在污水池内侧上部隔板上的支架1,在支架1上设有一虹吸罐2,在虹吸罐2的顶部设有加水管3,在加水管3上设有水阀4,在虹吸罐2的上部一侧设有一排气阀5,在虹吸罐2内设有一竖直设置的吸水管6,吸水管6的底端穿过隔板伸入污水池内,吸水管6的顶端位于虹吸罐2内高于排气阀5的位置,虹吸罐2的底部一侧设有一污水出口,污水出口通过三通管道8与两个设置在地面上的卧式离心泵9的入口分别连接,两个卧式离心泵9为一开一备,两个卧式离心泵9的出口分别连接一出水管道10,在虹吸罐2的底部与污水出口相对的一侧设有一排污阀7。
在虹吸罐2内的污水出口处设有一过滤网11,可对污水进行过滤,减少水泵堵塞现象的发生。
工作时,打开排气阀5,从加水管3向虹吸罐2内加入清水,随着清水液位的升高,虹吸罐2中的空气逐渐排出,当清水水位到达排气阀5处时,水会从排气阀5溢出,此时,停止加水,同时关闭排气阀5和水阀4。此时,开启卧式离心泵9抽取虹吸罐2内的清水,在虹吸罐2内形成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污水通过吸水管6被抽至虹吸罐2内,卧式离心泵9再将虹吸罐2内的污水通过三通管道8抽出,并通过出水管道10排出。工作一段时间后,工作人员可打开排污阀7清理虹吸罐2底部的淤泥,防止淤泥堵塞污水出口影响正常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恒基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恒基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19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