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体弓型低压线圈绕线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2664.0 | 申请日: | 2014-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36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华;董军信;曹中占;于茂雷;徐秀阁;张玉秀;田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华驰变压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6 | 分类号: | H01F41/06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74600 山东省菏***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体 低压 线圈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压器附件,涉及一种分体弓型低压线圈绕线模具。
背景技术
现阶段,变压器铁芯结构多为长圆(如图1)结构,变压器低压线圈绕线模具多为木质材料粘贴成型,普通木材很难保证模具的精确度,如果模具长时间不用、由于木材容易吸潮变形,给下次使用带来很大不便,也给变压器的试验结果带来严重偏差,使设计人员对变压器的工艺系数难以确定。由于模具易变形,下次使用时要烘干处理,增加了线圈的绕制周期。使用高密度层压木在制作模具时,高密度层压木的价格远远大于钢材的价格,浪费了原材料,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分体弓型低压线圈绕线模具,加工简单,节约原材料,减小变压器的试验误差,为设计人员对工艺系数选取提供了保障。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弓型低压线圈绕线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两个弓型半模,它们之间通过上下两端的辅助盖板和螺栓安装为一体;左右两个弓型半模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并由上、下两块辅助盖板通过八个螺栓进行固定,使整体长度尺寸符合图纸要求,两个弓型半模之间留有用于穿过绕线机轴的方孔,辅助盖板上也对应留有刚好可以穿过绕线机轴的方孔;每个弓型半模由钢板滚筒和上、下端部半模盖板焊接在一起制成,钢板滚筒是由钢板折弯成U形结构,底部呈半圆弧形,上下两个端部半模盖板内扣于卷弯好的钢板滚筒两端并焊接在一起,形成弓型槽,弓形槽的开口两侧有垂直向内的翻边,翻边的尺寸要与辅助盖板的方孔对应。
辅助盖板上设有四个滑孔,滑孔内插入螺栓将辅助盖板固定在左右两个端部半模盖板上,滑孔用于调节两个半模间距绕制不同大小的线圈和方便脱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模具不易变形,保证变压器的安全性能,而且结构简单,工人制造方便。2、由于模具不吸潮,不需要预先烘干,减少了线圈的绕制周期。模具镀锌处理后防锈且表面光滑,3、在不改变半径R的情况下只改变H的距离实现了模具通用性,节约原材料,减少工人的劳动工时。分体弓型低压绕线模具,是为了方便装模、脱模和模具的通用,适用于干式变压器和油浸式变压器。
附图说明
图1、图2为传统结构的俯视图、主视图示意图,图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主视图示意图。图5、图6、图7依次为本实用新型的端部半模盖板、辅助盖板、钢板滚筒示意图。
图1、2中:8、支撑木,9、层压木,10切割线。
图3、4、5、6、7中:1、钢板滚筒,2、端部半模盖板,3、辅助盖板,4、端部盖板螺孔,5、螺栓,6、辅助盖板滑孔,7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弓型低压线圈绕线模具,包括左右两个弓型半模,它们之间通过上下两端的辅助盖板3和螺栓5安装为一体;左右两个弓型半模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并由上、下两块辅助盖板通过八个螺栓进行固定,使整体长度尺寸符合图纸要求,端部模板设有螺孔4;两个弓型半模之间留有用于穿过绕线机轴的方孔,辅助盖板上也对应留有刚好可以穿过绕线机轴的方孔;每个弓型半模由钢板滚筒1和上、下端部半模盖板2焊接在一起制成,钢板滚筒是由钢板折弯成U形结构,底部呈半圆弧形,上下两个端部半模盖板内扣于卷弯好的钢板滚筒两端并焊接在一起,形成弓型槽,弓形槽的开口两侧有垂直向内的翻边7,翻边的尺寸要与辅助盖板的方孔对应。
辅助盖板上设有四个滑孔6,滑孔内插入螺栓将辅助盖板固定在左右两个端部半模盖板上,滑孔用于调节两个半模间距绕制不同大小的线圈和方便脱模。
辅助盖板作用:1、固定两弓型低压绕线模具。2、留有四个辅助盖板滑孔6方便调节模具长度尺寸达到图纸要求。3、当绕线模具半径R不变时,方便调节H距离来达到模具通用的目的。4、脱模时拆掉上下两端的各四个螺栓5,因为两个半模之间留有一定距离Hmm方便脱模时抽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华驰变压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华驰变压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26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