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自动脱钩起落架的导杆式柴油打桩锤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2938.6 | 申请日: | 2014-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53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许清;许向华;王小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巨威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7/10 | 分类号: | E02D7/10;E02D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刘忠祥 |
地址: | 22421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自动 脱钩 起落架 导杆式 柴油 打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建筑基础施工的导杆式柴油打桩锤,尤其涉及导杆式柴油打桩锤起落架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导杆式柴油打桩锤是一种建筑基础工程打桩设备,由于其具有冲击力大、工作效率高、可靠性强、使用维修方便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导杆式柴油打桩棰主要由顶横梁、起落架、缸锤、活塞、导杆及油路系统等组成。其起落架的主要功能是在打桩开始时实现导杆式柴油打桩锤的起动。
打桩锤起动时,起落架沿打桩锤导杆落下,与缸锤顶面相碰,同时起落下方的锤钩钩往缸锤中的销轴,然后打桩架的卷扬机将起落架与缸锤同时向上提起,并达到一定高度后,地面操作人员通过绳索拉动起落架上的脱钩杠杆,使起落架下方的锤钩与缸锤中的销轴分离,缸锤自由落下而完成导杆式打桩锤的起动。
由于现有导杆式柴油打桩锤的起动是由操作人员地面拉绳而完成的,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如下不足:一是起落架和缸锤的起动脱钩高度不易控制,由于该缸锤的起动脱钩高度是地面操作人员依经验和视觉而掌握,过低的脱钩高度或是不能实现导杆式柴油打桩锤的起动,或是造成弹跳缸锤与起落架意外相撞,甚至出现“挂销现象”。二是对于大吨位打桩锤又难以实现脱钩起动,随着导杆式柴油打桩锤应用范围的拓展,打桩锤的工作吨位也随之增大,其缸锤质量的增大,必然增加人工操作的脱钩难度,近距离地面操作又极不安全,容易造成人员伤害事故。三是打桩锤每次重新起动,都是靠人力使起落架锤钩与缸锤销轴脱钩,增加劳动强度和劳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需人员操作,能自动实现起落架和缸锤脱钩起动的具有自动脱钩起落架的导杆式柴油打桩锤。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自动脱钩起落架的导杆式柴油打桩锤,包括顶横梁、导杆、缸锤,以及滑动连接于导杆上的起落架,顶横梁固定安装于导杆的上端,缸锤可沿导杆上下滑动,在所述起落架上铰支有锤钩杠杆,该锤钩杠杆的一端为锤钩部,锤钩杠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脱钩杠杆上,该脱钩杠杆铰支于起落架上。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在起落架上铰支有锤钩杠杆,锤钩杠杆上与锤钩部相对的另一端又活动连接于脱钩杠杆上,该脱钩杠杆铰支于起落架上。这样当打桩锤起动时,铰支于起落架上的锤钩杠杆的锤钩部钩住缸锤,起吊滑轮组通过起落架上的锤钩杠杆锤钩部将缸锤向上提起,当起落架升至一定高度时,起落架上的脱钩杠杆碰及脱钩碰块而相对起落架向下摆动,摆动的脱钩杠杆带动锤钩杠杆绕其绞支点转动,使得缸锤脱钩而自由落下,完成导杆打桩锤的起动。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中,首先起落架和缸锤的起动脱钩高度取决于脱钩杠杆触碰脱钩碰块的高度,其起动高度始终一致,不依赖于操作人员的经验或视觉。特别是在此起动过程中,完全摆脱了人为操作,既实现了缸锤的自动起动操作,完全避免了起动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大为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劳动成本,而脱钩操作更加准确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锤钩杠杆的另一端通过脱钩连杆活动连接于脱钩杠杆上。该结构简单可靠,并能有效地避免起落架与顶横梁等部件的相互碰撞干涉。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锤钩杠杆的另一端通过滑动件活动连接于脱钩杠杆的滑槽中。该结构紧凑,动作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脱钩起落架的导杆式柴油打桩锤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示结构的起吊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缸锤、2—销轴、3—锤钩杠杆、4—脱钩连杆、5—弹簧、6—脱钩杠杆、7—导杆、8—脱钩碰块、9—顶横梁、10—起吊滑轮组、11—起落架、12—燃油泵组、13—活塞、14—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巨威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巨威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29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轨道车辆
- 下一篇:家电控制装置与家电设备的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