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污泥臭氧化反应罐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2981.2 | 申请日: | 2014-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81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曹焕亚;吴兴;任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11/06 | 分类号: | C02F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005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 臭氧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泥臭氧化反应罐。
背景技术
国家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用泥质》(GB /T 23485-2009)中规定污泥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时,污泥含水率应小于60%。现有污泥脱水处理装置一般由污泥输送泵和厢式隔膜压滤机组成,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含水率99%的污泥直接泵入厢式隔膜压滤机进行压滤脱水处理,该装置能基本达到上述标准的要求。但是,该装置直接将含水率99%的污泥送入厢式隔膜压滤机,不经任何预脱水,脱水量大,使得压滤机保持巨大的工作负荷,而压滤机长期大负荷工作,容易出故障,也使压滤脱水效果不稳定。此外,该方式也仅能基本达到上述国家标准,还不能获得更优的脱水效果。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剩余污泥中的微生物细胞与有机胶体之间形成“粘胶相区”,会包裹住大量间隙水,并且微生物细胞内含有大量细胞水,而这些水分难以通过机械脱水的方式挤压出来。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在现有的污泥脱水处理前先将原始污泥与臭氧充分接触,进行臭氧化反应,破坏“粘胶相区”,将间隙水和细胞水释放出来,形成容易去除的游离水,便于后续工序去除。
现有的污泥臭氧化装置,如名称为“气升式内外双循环臭氧污泥接触反应装置”,公开号为“102583936”的中国发明专利所公开,将臭氧反应罐设计成常见喷淋塔构造,将污泥从高处落下利用开有小孔的导流档板将污泥变成雾状洒下,下部利用曝气盘喷出臭氧,使臭氧与污泥接触反应,同时下部设有回流泵将污泥回抽至顶部并再次落下,以实现污泥与臭氧反复接触,以期达到效果,但由于此设计臭氧无法充满反应装置整体,使得臭氧与污泥接触不充分,整体臭氧氧化效果并不好。另名称为“臭氧化污泥减量系统”,公开号为“102910794”的中国发明专利,为了提高了臭氧的利用率,设置了两级臭氧反应池,虽然延长了臭氧与污泥的接触时间,但由于在反应池中污泥基本处于静止状态,所以臭氧与污泥的接触并不充分,导致整体污泥减量的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污泥在搅拌状态下进行曝气,使污泥与臭氧的接触更充分;曝气头能更好地适应搅拌状态、更容易更换,且更好地实现曝气和防倒灌功能的污泥臭氧化反应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污泥臭氧化反应罐,包括罐体、上盖和搅拌装置,所述罐体上部设有污泥进口,下部设有污泥出口;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盘、转轴和驱动机构;所述转轴内沿轴向设有臭氧进气通道,转轴的上部位于上盖的上方且与驱动机构相连,转轴的中下部位于罐体内并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搅拌盘;所述搅拌盘包括固定相连的上盘和下盘,所述上盘和下盘之间设有与臭氧进气通道连通的臭氧出气通道,所述上盘和下盘上均设有与臭氧出气通道连通的曝气口;所述曝气口的横截面为腰型孔状,曝气口自内至外的横截面逐渐减小,曝气口上设有曝气头;所述曝气头包括套筒、硬质网、橡胶软体膜和环形抱箍,所述套筒外壁的形状与曝气口内壁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套筒横截面较小的一端伸出上盘或下盘的外表面,所述硬质网设于套筒伸出端的端面,所述橡胶软体膜包裹于硬质网表面并通过环形抱箍固定于套筒伸出端;所述橡胶软体膜上设有至少一个“十”字形割缝,橡胶软体膜的外侧表面完全暴露于罐体中;所述上盘和下盘的外表面还设有凸起的叶片。
将曝气口设置在搅拌装置上,在搅拌状态下进行曝气,使污泥与臭氧的接触更充分,污泥的臭氧化更好,从而使污泥中更多的间隙水和细胞水释放出来,形成容易去除的游离水,便于后续工序去除。所述污泥是指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含水率99%作用的污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29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