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钻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3663.8 | 申请日: | 2014-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61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陶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陶德明 |
主分类号: | E21B7/02 | 分类号: | E21B7/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伍见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钻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钻探机,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钻机。
背景技术
钻机在工程钻探技术领域起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传统钻机还存在以下弊端:
1.传统钻机姿态单一或姿态死角,操作不方便,导致钻孔效率低。
2.传统钻机动力不足,致使钻孔直径不大,使用范围小。
3.传统钻机需要各种机械协调作业,不能独立完成施工任务,有时候需要等待机器的调配时间影响施工周期,使用不便。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多功能钻机,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姿态机构调整无死角,动力大,作业范围大,施工领域广,操作简单且传动平稳的多功能钻机。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钻机,包括履带行走机构和钻机本体,钻机本体设于履带行走机构上,履带行走机构由双液压油缸驱动,钻机本体包括动力源、带有液压油箱的主回转支撑机构、动力头和操作台;动力源位于钻机本体后部,为钻机本体提供动力和配重;主回转支撑机构上设有姿态机构,姿态机构包括姿态小臂、姿态滑动臂和姿态大臂,姿态滑动臂由两条液压缸驱动进行180度向左或向右旋转;动力头安装在姿态大臂上,并通过左移驱动油缸驱动,沿姿态大臂向左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源为柴油机。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台包括滑道、移动座、转臂和控制台,所述移动座通过手动推动沿滑道左右滑行,所述控制台通过转臂的转动调整方向。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钻机,钻机本体设于履带行走机构上,履带行走机构由双液压油缸驱动,钻机本体包括动力源、带有液压油箱的主回转支撑机构、动力头和操作台;动力源位于钻机本体后部,为钻机本体提供动力和配重;主回转支撑机构上设有姿态结构,姿态机构包括姿态小臂、姿态滑动臂和姿态大臂,姿态滑动臂由两条液压缸驱动进行180度向左或向右旋转;动力头安装在姿态大臂上,并在左移驱动油缸的驱动下沿姿态大臂向左移动,姿态机构调整无死角,动力大,作业范围大,施工领域广,操作简单且传动平稳。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钻机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钻机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钻机的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钻机的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钻机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钻机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6所示,一种多功能钻机,包括履带行走机构1和钻机本体,钻机本体设于履带行走机构上,履带行走机构由双液压油缸2驱动,钻机本体包括动力源3、带有液压油箱4的主回转支撑机构5、动力头6和操作台7;动力源3位于钻机本体后部,为钻机本体提供动力和配重;主回转支撑机构5上设有姿态结构,姿态机构包括姿态小臂8、姿态滑动臂9和姿态大臂10,姿态滑动臂9由两条液压缸驱动进行180度向左或向右旋转;动力头6安装在姿态大臂10上,并在左移驱动油缸15的驱动下沿姿态大臂10向左移动。
作为优选,动力源为柴油机。
作为优选,操作台包括滑道11、移动座12、转臂13和控制台14,移动座12通过手动推动沿滑道左右滑行,控制台14通过转臂13的转动调整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1所示,钻机本体安装在履带行走机构上。
如图2所示,在双液压油缸的驱动下,履带行走机构能实现前倾和后仰,即使行走在不稳定的边坡时也能安全通过。
如图3所示,动力源为柴油机,且安装在钻机本体后部,不仅为钻机本体提供动力且起到配重的效果。
如图4所示,姿态臂机构安装在主回转支撑机构上。主回转支撑机构能够带动整个姿态臂机构做150度左右旋转,一次定位垂直圆弧钻孔。适用于隧道等作业。
动力头安装在姿态大臂上。在进行垂直作业时,动力头在左移驱动油缸15的驱动下向左移动,并离开姿态大臂的中心位置,此时,由钻机本身自带的卷扬机构进行下钢绞线,锚索等,实现了钻机独立完成钻孔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德明,未经陶德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36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