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高速公路隧道整体衬砌台车的沟槽衬砌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5177.X | 申请日: | 2014-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00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张进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进军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高速公路 隧道 整体 衬砌 台车 沟槽 成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施工机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高速公路隧道整体衬砌台车的沟槽衬砌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建设越来越多,这些建设给人的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大便利;在这些建设中,需要开挖或者修建的隧道较多,在隧道施工中有一种施工方法叫衬砌。衬砌指的是为防止围岩变形或坍塌,沿隧道洞身周边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修建的永久性支护结构。衬砌技术通常是应用于隧道工程、水利渠道中。衬砌简单说来就是在隧道、岩洞进行内衬,一种做法是用砌块衬砌,另一种做法是预应力高压灌浆混凝土衬砌。
衬砌是和初期支护相对而言的,指在隧道已经进行初期支护的条件下,用混凝土等材料修建的内层衬砌,以达到加固支护、优化路线防排水系统、美化外观、方便设置通讯、照明、监测等设施的作用,以适应现代化高速道路隧道建设的要求。
对于高速公路隧道衬砌施工,在现在使用的施工方案中,往往采用的是利用衬砌台车,先进行隧道壁的衬砌,等施工完成后再进行隧道底面的下水沟、电线槽施工,这样不仅延长了施工周期,而且二次施工会造成材料及用工人员浪费,并且整体性差;并且现有的衬砌装置结构不够稳定,使用中容易出现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高速公路隧道整体衬砌台车的沟槽衬砌成型装置,实现隧道壁与隧道底面的整体施工,缩短了工期,避免材料和用工人员浪费,并且结构性能稳定,整体性好。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高速公路隧道整体衬砌台车的沟槽衬砌成型装置,用于隧道底面的衬砌施工,它包括边模支撑脚(30),所述边模支撑脚(30)与支撑底面间铰接有对地丝杆(17);在隧道底面上设置有沟槽底板(28),沟槽底板(28)设置有填充模(29);所述沟槽底板(28)与所述支撑脚(30)相连。
进一步的,在于衬砌台车一起使用时,所述沟槽底板(28)之上设置有用于衬砌台车钢轨(18)铺设的垫板(19),用于支持衬砌台车。
进一步的,在于衬砌台车一起使用时,所述边模支撑脚(30)上端与衬砌台车的边模总成(12)下部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沟槽底板(28)包括底板和用于成型沟槽的槽板,槽板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
进一步的,所述填充模(29)横截面与所述槽板的横截面对应,且所述填充模(29)放置在槽板内。
本实用新型可以单独用于隧道底面的衬砌施工,但为了避免二次施工,采用与衬砌台车联合使用的工作方式。与所述装置相配合使用的衬砌台车的结构特征如下,它包括顶模总成(1)、边模总成(12)、液压系统(31)、行走系统(26)与电气系统,其中,
所述液压系统(31)安装在顶模总成(1)下方设置的门架台梁(4)上;所述行走系统(26)由液压系统(31)驱动在钢轨(18)上移动;所述电气系统包括电动机及由电动机带动的油泵;
所述顶模总成(1)通过顶模立柱(2)、中纵梁(3)和上部千斤(20)、限位架(21)的支撑,架设于门架台梁(4)上;
所述门架台梁(4)通过中部千斤(5)架设于所述门架横梁(7)上,所述门架横梁(7)下方两侧对称架设有两排门架立柱(9);所述门架横梁(7)上设置有用于驱动顶模总成(1)的顶升油缸(6);
所述门架立柱(9)的外周设有脚手架(8)及侧模油缸(10),所述侧模油缸(10)通过边模通梁(14)与边模总成(12)连接;
所述门架立柱(9)与所述边模总成(12)之间设有多个侧模丝杆(13)与加强丝杆(11),所述侧模丝杆(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门架立柱(9)及所述边模总成(12)铰接,所述加强丝杆(11)与所述侧模丝杆(13)呈夹角设置;
所述门架立柱(9)下方设有底纵梁(15),所述底纵梁(15)的下方设有加高盒(16),所述加高盒(16)下方设有所述钢轨(18);所述钢轨(18)下方设有垫板(19);
所述边模总成(12)下部两侧分别铰接有边模支撑脚(30),所述边模支撑脚(30)通过对地丝杆(17)与地基相连;所述垫板(19)下方设置有沟槽底板(28),所述沟槽底板(28)内设置有填充模(29);
所述边模总成(12)通过安装在边模通梁(14)上的斜拉杆(23)固定在一起;所述顶模立柱(2)与所述中纵梁(3)等距间隔设置;所述行走系统(26)包括行走部分及牵引卷扬机组成,所述行走部分由四个行走轮组组成,每一所述行走轮组包括两个行走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进军,未经张进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51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