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压裂车双向重载隔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5709.X | 申请日: | 2014-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99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马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E21B43/26;F16F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压裂车 双向 重载 隔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装备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压裂车双向重载隔振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压裂车大泵和车架的连接方式都是刚性连接,也有很多压裂车的隔振器,但是之前的结构过于复杂,采用横向、纵向隔振器单独隔振但通过特殊结构整装到一起,工作时可靠性低,且大量采用碟簧,然而在满足隔振的前提下,需要的碟簧数量过多,对安装的要求极高,虽然也有针对双向隔振的,但是是两个方向分离式,通过结构连接在一起,体积太大,复杂,可靠性差,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压裂车双向重载隔振器,它克服了压裂车行驶路况差,多为差路或无路,产生很大的垂直冲击,冲击对压裂车车架损伤大的弊端,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压裂车双向重载隔振器包括:上基座、上固定板、主体、上橡胶层、下固定板、下橡胶层、下基座、固定孔和外层,所述主体一端与上基座连接,另一端与下基座连接,所述外层与上橡胶层连接,所述上橡胶层与主体连接,所述上基座和下基座上分别设有固定孔,所述下基座上还设有下橡胶层,所述下橡胶层上设有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主体可为圆筒状、正方形、椭圆形等均可。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固定孔的数量为8个。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体积小,不占空间,在紧凑的重载机械上能大量节约安装空间,降低被隔振装备中心,增加隔振效果,采用橡胶单一隔振元件,较容易实现保证隔振器性能的一致化,新型隔振器巧妙的固定方式,避免刚性接触,有效提高隔振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上基座,2.上固定板,3.主体,4.上橡胶层,5.下固定板,6.下橡胶层,7.下基座,8.固定孔,9.外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压裂车双向重载隔振器包括:上基座1、上固定板2、主体3、上橡胶层4、下固定板5、下橡胶层6、下基座7、固定孔8和外层9,所述主体3一端与上基座1连接,另一端与下基座7连接,所述外层9与上橡胶层4连接,所述上橡胶层4与主体3连接,所述上基座1和下基座7上分别设有固定孔8,所述下基座7上还设有下橡胶层6,所述下橡胶层6上设有上固定板2和下固定板5。
优选地,所述主体3可为圆筒状、正方形、椭圆形等均可。
优选地,所述固定孔8的数量为八个。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用上橡胶层4内衬结构,将上橡胶层4卡在外层9和主体3之间,通过上橡胶层4内衬挤压结构实现横向隔振,纵向采用上固定板2和下固定板5,将上基座1和下基座7通过柔性连接固定在一起,实现纵向隔振,横向隔振与纵向隔振橡胶一体化为下橡胶层6,利于安装和生产,上橡胶层4作用为避免连接板与其他部分产生刚性连接,提高隔振性能。
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57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铸连轧生产线轧辊离线预热系统
- 下一篇:纸管废屑的浸泡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