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四连杆式车用垃圾斗上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6121.6 | 申请日: | 2014-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4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胡宝明;赵成安;李承颖;朱慧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豪瑞通专用汽车有限公司;重汽集团济南考格尔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1/10 | 分类号: | B65F1/10;B65F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邓建国 |
地址: | 25003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杆 式车用 垃圾 斗上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四连杆式车用垃圾斗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部分城市郊区的生活垃圾,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仍然采取倒入固定地点垃圾池,由收集运输车辆集中收集,然后运往中转站或垃圾处理厂的处理方式。
从垃圾池将垃圾装入车内,一般采用人工方式。环卫工人劳动强度大、卫生条件差、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四连杆式车用垃圾斗上料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减少人工劳动时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四连杆式车用垃圾斗上料装置,包括油缸、摇杆、连杆及垃圾斗,其中,油缸位于摇杆的上方,与摇杆中部铰接,直接推动摇杆摆动,连杆为刚性杆,连杆的上端与摇杆的末端铰接,垃圾斗的前端设有能进行后铲作业的刃板,垃圾斗在中部位置与连杆的下端铰接,连杆的上端开有长孔形滑槽。
所述垃圾斗交接固定于垃圾车的收集箱,垃圾斗以铰接固定端为支点自由转动。
所述摇杆与连杆的连接方式为滑槽式铰接。
所述垃圾斗的着地高度在滑槽长度范围内可调,以适应地面高度的小范围变化。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连杆为刚性杆,能保证垃圾斗转动的速度稳定,连杆的上端与摇杆的末端铰接;将车辆停在合适位置,垃圾斗位于靠近垃圾堆的平整地面上,操作车辆后退,垃圾斗的刃板贴地面滑动,可将垃圾后铲入垃圾斗。垃圾斗的固定端铰接于车辆的收集箱上,能以铰接固定端为支点转动,从而实现垃圾上料作业。操作垃圾车的液压控制阀,油缸在油压作用下伸出,拉动与之相连的摇杆向上旋转;摇杆的旋转端进而带动连杆作升起动作;连杆升起,带动垃圾斗作旋转动作,最终实现垃圾的上料及倾倒。当上料完成后,操作液压控制阀换向,垃圾车按前述的相反动作复位。也可将操作按钮置于自动模式,系统自动完成一个上料及复位的工作循环。本装置同时具有后铲功能,通过车辆操作配合,堆放的垃圾可自动铲入垃圾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由油缸提供动力,上料迅速平稳,结构简单紧凑,垃圾斗容量大,适用于城乡结合地带露天堆放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在使用中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1.油缸,2.摇杆,3.连杆,4.垃圾斗,4.1刃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垃圾斗4的前端设计有前刃板4.1。
油缸1固定端铰接于车辆收集箱上,活动端与摇杆中部铰接。摇杆2固定端铰接于车辆收集箱上,活动端通过滑槽与连杆3铰接。连杆3两端分别与摇杆2及垃圾斗4铰接,在两者间起传递动力的作用。垃圾斗4固定端与车辆收集箱铰接,中部与连杆3铰接。当油缸1收回时,摇杆2通过连杆3带动垃圾斗4向上旋转,可实现上料动作。反之系统按前述相反动作复位。本设计省略了油缸活塞杆端的四连杆机构,大大简化了机械结构。
油缸1位于摇杆2的上方,与摇杆2中部铰接,直接推动摇杆2摆动,无其它的四连杆结构。连杆3为刚性杆,能保证垃圾斗转动的速度稳定,连杆3的上端与摇杆2的末端铰接。垃圾斗4的前端设有刃板,能对垃圾进行后铲收集作业,垃圾斗4在中部位置与连杆的下端铰接。本装置中连杆3的上端开有长孔形滑槽,垃圾斗4放置于地面时能适应地面的一定高度变化,起到保护上料装置的作用。与现有的垃圾车提桶装置相比,省略了油缸活塞杆端的四连杆机构,结构得到了简化。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豪瑞通专用汽车有限公司;重汽集团济南考格尔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济南豪瑞通专用汽车有限公司;重汽集团济南考格尔专用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61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导体温度控制装置
- 下一篇:10kV配变远程监测自动控温智能计量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