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局部对流加热的电磁线盘及电磁烹饪器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6323.0 | 申请日: | 2014-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75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朱泽春;田海峰;王涛;乔中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6/40 | 分类号: | H05B6/40;H05B6/44;F24C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18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局部 对流 加热 电磁线 电磁 烹饪 器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烹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局部对流加热的电磁线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电磁炉是厨房烹饪中一种重要产品,采用无明火的电磁加热原理,为了达到较好的烹饪效果,电磁炉产品的设计一直希望能够模拟传统明火加热效果。明火加热的一个重要细节就是内圈火焰和外圈火焰的加热热量不同,并且外圈火焰在不同位置的加热热量也存在差异,尤其是使用传统的烧柴生火中体现的更为明显,这种明火烹饪能够使得加热过程中在烹饪锅具中产生局部对流。
中国专利申请CN201110363062.5中公开了一种环火加热的方案,通过环形分布的线圈绕组模拟内圈火焰和外圈火焰。中国专利申请CN201180043899.X中公开了一种模拟明火加热效果的电磁线盘,将电磁线盘上具有内环线圈和外环线圈,以便模拟明火加热的内圈火焰和外圈火焰;并且现有电磁线盘还将外环线圈设计为呈圆周排列的多个小线圈,通过多个小线圈使得外环线圈实现不同位置的加热热量差异。
在实现和使用上述电磁线盘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中国专利申请CN201110363062.5提供的方案仅仅能够实现内外环加热,不能实现局部的对流加热,无法真正意义上模拟明火烹饪。
第二、中国专利申请CN201180043899.X所采用的方案,为了保证加热功率,需要增加小线圈绕制圈数,如增加小线圈的绕制层数、增加小线圈每层的绕制圈数等。经过实用新型人多次试验发现,采用这种多个小线圈的方案,在保证加热功率的情况下,在电磁线圈中会产生较大的电流,导致控制电磁线圈工作的IGBT会产生过大电流,导致IGBT温升太高,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而现有技术中的解决方案一般是为每个小线圈配备相应的IGBT,对每个小线圈进行单独控制,这必将增加电控方案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局部对流加热的电磁线盘及电磁烹饪器具,能够以较低成本模拟传统的明火加热效果,使得烹饪过程中产生局部对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局部对流加热的电磁线盘,包括线盘支架、线圈盘和磁条,线圈盘包括绕装在线盘支架上的内环线圈和外环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还包括绕装在外环线圈处的对流加热线圈,对流加热线圈与外环线圈之间层叠设置,并且对流加热线圈按阵列间隔分布在内环线圈外侧,所述电磁线盘的额定功率为300W~3000W。
所述对流加热线圈位于外环线圈上方,或者外环线圈位于对流加热线圈上方。
所述对流加热线圈在内环线圈外侧按圆周阵列且均匀间隔分布。
所述线盘支架上设有绕装对流加热线圈的对流绕线架。
所述绕线支架上还设有绕装外环线圈的外环绕线架,对流绕线架与外环绕线架一体成型。
所述对流绕线架的上部朝圆周方向设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对对流加热线圈进行限位。
所述对流加热线圈与外环线圈之间设有绝缘片。
所述对流加热线圈的面积与其所对应外环线圈的面积比为:0.4~0.85。
所述对流加热线圈与外环线圈之间相互串联。
一种局部对流加热的电磁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和安装在本体上的电磁线盘,所述电磁线盘为上述电磁线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局部对流加热的电磁线盘及电磁烹饪器具,采用内环线圈和外环线圈进行环火加热,实现内外环对流加热,并且在外环线圈上设置了对流加热线圈,具有对流加热线圈和外环线圈能够使得外环的局部加热功率较高,能够实现局部对流加热。而在外环同时采用外环线圈和对流加热线圈则可以较好地提高外环加热功率,不需要如现有技术中的方案设置过多的对流加热线圈,在保证加热功率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降低线圈中的电流,可以有效防止控制电磁线圈工作的IGBT会产生过大电流,降低IGBT的温升,不需要对每个周边线圈进行单独控制,采用现有的电控系统即可实现外环局部对流加热。
故而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线盘方案,可以在减少IGBT数量且减少电控系统修改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模拟传统的明火加热效果,降低了局部对流加热方案的电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九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63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