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同时对抗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抗菌、抗病毒的多层金属布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6744.3 | 申请日: | 2014-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9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马小歧;吴文博;张博凡;颜林;陆京;白恩铭;姜少山;马勇飞;温绍利;李珊;刘玲;郭林军;张书阁;党金萍;叶福欢;马占彪;薛忠义;吴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小歧;吴文博;张博凡;颜林;陆京;白恩铭;姜少山;马勇飞;温绍利;李珊;刘玲;郭林军;张书阁;党金萍;叶福欢;马占彪;薛忠义;吴艳 |
主分类号: | B32B15/14 | 分类号: | B32B15/14;B32B7/12;B32B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赵永伟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时 对抗 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 抗菌 抗病毒 多层 金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布,具体的是一种同时对抗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抗菌、抗病毒的多层金属布。
背景技术
抗菌纺织品能够起到抗菌防护作用的同时,对人体没有毒性,所以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是其存在的弊端是:功能单一,抗菌效果不理想,而且在对于存在电磁和电离辐射的地方不能起到隔离的作用。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时对抗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抗菌、抗病毒的多层金属布,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同时对抗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抗菌、抗病毒的多层金属布,包括基础布层,所述的基础布层为两层,分别为上基础布层和下基础布层,所述的上、下基础布层通过铅胶粘结在一起,所述的上基础布层与铅胶之间以及下基础布层与铅胶之间锚定有抗菌抗病毒层,在上基础布层的上部以及下基础布层的下部锚定有防护层。
所述的抗菌抗病毒层包括两层金属镍层Ⅰ和一层金属铜层Ⅰ,所述的金属铜层Ⅰ位于两层金属镍层Ⅰ之间。
所述的防护层包括两层金属镍层Ⅱ、一层金属铜层Ⅱ、一层金属银层和一层金属钛层,所述的金属铜层Ⅱ位于两层金属镍层Ⅱ之间,其中外侧的金属镍层Ⅱ外部依次为金属钛层和金属银层。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有效降低工作场所及住宅细菌及病毒交叉感染率;不但能屏蔽室外空间大功率电磁辐射,而且能够吸收室内小功率电器辐射,保护人体免受伤害;有效对抗消除工作场所及住宅空间射频的低、中、高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非热效应和热效应,屏蔽率 99.9999%,(30KHZ---30GHZ)60DB,消除累积效应;有效消除减少工作场所及住宅空间电磁辐射引起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量减少及其它伤害,如心脏束支传导阻滞、血压异常、植物神经絮乱等;有效消除减少工作场所及住宅空间电磁辐射引起的多种人体伤害及静电产生的尖端放电,避免工作人员中枢神经、植物神经和大脑组织的损伤;有效消除减少工作场所及住宅空间微波等电磁辐射对人体的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的损伤,保护脱氧核糖核酸(DNA)及染色体结构,减少诱发白血病和肿瘤的机率,且能同时屏蔽电离辐射,减少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同时对抗抗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抗菌、抗病毒的多层金属布,包括基础布层,所述的基础布层为两层,分别为上基础布层3和下基础布层4,所述的上、下基础布层通过铅胶1粘结在一起,所述的上基础布层3与铅胶1之间以及下基础布层4与铅胶1之间锚定有抗菌抗病毒层,在上基础布层的上部以及下基础布层的下部锚定有防护层。
所述的抗菌抗病毒层包括两层金属镍层Ⅰ2和一层金属铜层Ⅰ5,所述的金属铜层Ⅰ5位于两层金属镍层Ⅰ2之间。
所述的防护层包括两层金属镍层Ⅱ8、一层金属铜层Ⅱ9、一层金属银层7和一层金属钛层6,所述的金属铜层Ⅱ9位于两层金属镍层Ⅱ8之间,其中外侧的金属镍层Ⅱ外部依次为金属钛层6和金属银层7。
其中抗菌抗病毒层的金属镍层Ⅰ、金属铜层Ⅰ分别与防护层的金属镍层Ⅱ、金属铜层Ⅱ结构相同,只是采用了不同的标记予以区分,均是采用了将金属镍和金属铜锚地在布上,
金属层(镍、铜、银、钛)的锚定工艺采用专利号为201110072018.9的工艺,为已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小歧;吴文博;张博凡;颜林;陆京;白恩铭;姜少山;马勇飞;温绍利;李珊;刘玲;郭林军;张书阁;党金萍;叶福欢;马占彪;薛忠义;吴艳,未经马小歧;吴文博;张博凡;颜林;陆京;白恩铭;姜少山;马勇飞;温绍利;李珊;刘玲;郭林军;张书阁;党金萍;叶福欢;马占彪;薛忠义;吴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67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经由物理块地址的文件存储
- 下一篇:一种网络数据分发方法及网络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