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雨水净化储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7393.8 | 申请日: | 2014-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45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庄洁;林汉青;陈勇宾;谢志生;尤明灿;许志文;刘锦清;谢耕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环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戚东升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禾***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雨水 净化 储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方面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雨水净化储存装置。
背景技术
在雨水是一种资源,收集雨水再利用,使干旱/紧急情况(如火灾)能有水可取,另外可以用到生活中的杂用水(冲厕、洗车、道路浇洒及绿化),节约自来水,减少水处理的成本。
因此,雨水的储存是一个关键环节,特别是雨水净化。这是因为在储存的过程中,雨水是不流动的积滞水或死水,存放时间一久就会滋生细菌甚至发臭。目前一般的做法是定期向储存槽中投入化学药剂进行净化处理,这是因为这种储存槽本身不具备净化雨水的功能,因此内部的水易滋生细菌,且储存材料易脏,每隔2~3年,就需要更换填充材料。
为此,人们展开了雨水净化储存装置的研究,如专利申请号201120568968.6,公布了一种雨水储存净化装置,该装置用生物填料中的生物菌有效快速去除雨水中的有机物,以防止蓄存静止水体腐化变质。但是该发明需要额外动力装置:供氧机来制氧,满足生物菌的生长。
如专利申请号:201220614001.1,公布了一种雨水储存模块,利用自动循环水泵将管道中的死水定期冲洗排放。但该发明显然有一定净化能力,但浪费了大量的水来处理,而且产生新的污水,并且冲洗也很难处理管道内壁吸附的细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提供雨水净化储存装置,解决现有雨水储存装置结构复杂、使用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雨水净化储存装置,包括存储容器和抽水泵,所述存储容器内壁铺设有一层防水透气膜,所述存储容器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透水砂层、载银多孔玻璃层;,所述透水砂层厚度为5~10CM;所述抽水泵位于透水砂层上,其抽水管进水口伸入至载银多孔玻璃层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载银多孔玻璃层为蜂窝状结构,其孔径为0.2至0.6毫米,内壁镀有一层纳米银,所述载银多孔玻璃层厚度为100至500CM。
进一步的,所述载银多孔玻璃层底部设置有一网状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周边固定在所述存储容器内壁,所述抽水管进水口位于所述支撑层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存储容器为开口大底部小的锥台形或梯台型。
进一步的,所述抽水泵安装于所述存储容器外壁,所述抽水管由所述存储容器侧壁伸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
通过在存储容器内设置透水砂层和载银多孔玻璃层,使得雨水经过透水砂层粗滤后进入载银多孔玻璃层,在毛细管原理下水分进入载银多孔玻璃层的孔洞内,实现保水;同时,在载银多孔玻璃层孔洞内的纳米银作用下,对水分进行杀菌净化;当水分过饱和后,水分便渗过载银多孔玻璃层,在存储容器底部聚集,然后通过抽水泵抽出使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净化效果好,且成本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雨水净化储存装置,包括存储容器和抽水泵,所述存储容器内壁铺设有一层防水透气膜,所述存储容器内从下至下依次设置有透水砂层、载银多孔玻璃层;,所述透水砂层厚度为5~10CM;所述抽水泵位于透水砂层上,其抽水管进水口伸入至载银多孔玻璃层下方。
其中,所述存储容器,可以不用木料或金属形成,而是采用在地上挖坑,然后铺设一层防水透气膜,设置透水砂层及载银多孔玻璃层形成。
其中,所述载银多孔玻璃层为蜂窝状结构,其孔径为0.2至0.6毫米,内壁镀有一层纳米银,所述载银多孔玻璃层厚度为100至500CM。所述载银多孔玻璃层由尺寸为2至6毫米载银多孔玻璃块铺设形成,所述载银多孔玻璃材料由厦门环安科技有限公司所生产。
所述载银多孔玻璃层底部设置有一网状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周边固定在所述存储容器内壁,所述抽水管进水口位于所述支撑层下方。
所述存储容器为开口大底部小的锥台形或梯台型。
所述抽水泵还可以安装于所述存储容器外壁,所述抽水管由所述存储容器侧壁伸入。
上述载银多孔玻璃层内的纳米银的杀菌原理是:纳米银颗粒与病原菌的细胞壁/膜结合后,能直接进入菌体、迅速与氧代谢酶的巯基(-SH)结合,使酶失活,阻断呼吸代谢使其窒息而死,从而使得纳米银颗粒在低浓度就可迅速杀死致病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环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环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73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饮用的板蓝根茶
- 下一篇:球形抓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