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铅酸蓄电池加强隔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7402.3 | 申请日: | 2014-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21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松林;柴成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超威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6 | 分类号: | H01M2/16;H01M2/18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陈大通 |
地址: | 45455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加强 隔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对铅酸蓄电池隔板的结构优化,尤其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加强隔板。
背景技术
常规铅酸蓄电池外观如图1所示:1-1为壳体,1-2为正端子,1-3为负端子,1-4为阀孔。常规铅酸蓄电池内部结构如图2所示:2-1为负极板,2-2为负汇流排,2-3为负端子,2-4为隔板,2-5为正极板,2-6为正汇流排,2-7为正端子。
正、负极板为铅材料,分别提供正电子和负电子,是提供电量的主要物质。隔板的作用是隔离正、负极板,使其产生电压差,且隔板吸附大量电解液,当极板需要电解液时隔板上的电解液就能转移到极板,当极板不用电解液时电解液就储存在隔板内。电池极板的板耳由铅条焊接在一起起汇集电流作用,此铅条称为汇流排,然后再由上端的端子把电导入或者导出;将正极板耳焊接在一起的汇流排为正汇流排,此正汇流排上的端子为正端子;将负极板耳焊接在一起的汇流排为负汇流排,此负汇流排上的端子为负端子。
隔板的作用:首先要有效隔离正、负极板,避免短路;其次是要有足够的孔率,利于储存电解液以及电解液流动。如果能够有效避免短路,它的电解液储存作用就较差,电池容量就低;如果隔板孔率多,储存电解液多,它被硫酸铅渗透的可能性就大,及正、负极板被硫酸铅连接短路的几率就高。
常规电池隔板的缺陷:常规电池采用是一种隔板纸,所以,能够保持容量的电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被硫酸铅渗透,正、负极板间短路会突然没电;能够避免短路的电池寿命比较长,但是它的容量低,及每次放出的电量较少。
常规电池隔板与正极板的包裹方式缺陷: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极板上的铅膏会脱落,导致正、负极板间连接短路,它的侧面和底部都不能有效把正、负极板隔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电池失效模式的分析,对铅酸蓄电池隔板的设计结构进行了优化,并针对隔板被硫酸铅渗透短路的现象,采用不同的玻璃纤维隔板进行抑制,从而充分提高电池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铅酸蓄电池加强隔板,所述隔板为三层复合的玻璃纤维隔板,整体上呈上部开口的袋式结构。
根据上述的铅酸蓄电池加强隔板,所述玻璃纤维隔板内层的孔率为80~85%,中层的孔率为94~98%,外层的孔率为88~94%。
根据上述的铅酸蓄电池加强隔板,所述玻璃纤维隔板内层的最大孔径为9~12μm,中层的最大孔径为18~20μm,外层的最大孔径为12~14μm。
根据上述的铅酸蓄电池加强隔板,所述玻璃纤维隔板内层、中层和外层之间的厚度比(1.5~1.6):5:(1.5~1.6)。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铅酸蓄电池加强隔板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能使电池容量提高10%,电池防止硫酸铅短路100%,有效避免正极板铅膏疏松脱落,电池使用寿命延长50%。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规铅酸蓄电池外观图;
图2为常规铅酸蓄电池内部结构;
图3为采用本实用新型隔板的铅酸蓄电池内部结构
图4为本实用新型隔板水平截面结构。
图中 1-1为壳体,1-2为正端子,1-3为负端子,1-4为阀孔;2-1为负极板,2-2为负汇流排,2-3为负端子,2-4为隔板,2-5为正极板,2-6为正汇流排,2-7为正端子;3-1负极板,3-2负端汇流排,3-3负端子,3-4隔板,3-4-1隔板外层,3-4-2隔板中层,3-4-3隔板内层,3-5正极板,3-6正汇流排,3-7正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铅酸蓄电池加强隔板,所述隔板为三层复合的玻璃纤维隔板,整体上呈上部开口的袋式结构,玻璃纤维隔板内层的孔率为80~85%、最大孔径为9~12μm,中层的孔率为94~98%、最大孔径为18~20μm,外层的孔率为88~94%、最大孔径为12~14μm。所述玻璃纤维隔板内层、中层和外层之间的厚度比(1.5~1.6):5:(1.5~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超威电源有限公司,未经河南超威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74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