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拖拉机用湿式制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7803.9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41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夏波;吕海源;刁玉臣;宋立军;王海峰;姚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华瑞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18 | 分类号: | F16D65/18;F16D121/02;F16D12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拖拉机 用湿式 制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动器,尤其是一种拖拉机用湿式制动器。
背景技术
环形活塞湿式制动器在大马力拖拉机上广泛使用,具有操纵平顺的特点。其制动安全可靠,抗衰退,结构紧凑,非常适合恶劣环境下工作。其工作原理是: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后,制动液由制动液进油口7进入由制动器壳体1、活塞2以及密封环6围成的封闭区域(见图1),制动液推动活塞前行,并推动摩擦片组件3靠紧传动箱体侧面,靠摩擦力产生制动。
但现有的环形活塞湿式制动器的活塞回位量通常在0.15-0.25mm之间,摩擦片片数较多时,片间拖磨较严重。另外如果制动器不带有间隙自调功能的话,当摩擦片磨损后,摩擦片回位后与制动面之间的间隙量会增大,这会造成下次制动时活塞行程过大,影响制动的灵敏度,如此便需频繁更换摩擦片,造成了摩擦片的浪费,再者湿式制动器位于驱动桥壳和传动箱体之间,摩擦片浸在变速箱齿轮油中,拆卸更换摩擦片工作量大。为此解决制动器摩擦片拖磨,提高制动器摩擦片的使用寿命,降低更换频次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拖拉机用湿式制动器,它可有效克服因回位间隙小造成的拖磨,使用寿命提高20%以上,带摩擦片磨损自动补偿功能,不需要人工调整,活塞回位间隙始终保持在0.5±0.1毫米,避免因制动间隙过大造成制动响应时间长和制动所需液量不足的问题,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拖拉机用湿式制动器,包括:壳体、活塞、摩擦片组件、摩擦限位机构和活塞回位机构;
所述摩擦限位机构包括:摩擦定位杆、摩擦阻力环和第一卡簧,所述摩擦定位杆自左向右具有第一定位轴肩和第二定位轴肩,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容置孔,所述活塞上开设有盲孔,摩擦阻力环穿装于容置孔中,所述摩擦定位杆穿装于摩擦阻力环中并通过摩擦副与摩擦阻力环连接,所述第一卡簧嵌装于盲孔中并位于摩擦定位杆的第二定位轴肩的左侧;
所述活塞回位机构包括:拉杆和提供拉杆一自右向左的拉力的碟簧,所述拉杆与壳体滑动连接,所述拉杆右端与活塞螺纹连接;
所述摩擦限位机构和活塞回位机构均至少为两个,绕活塞的轴线均匀分布;
所有摩擦定位杆和摩擦阻力环之间的静摩擦力的总和大于所有碟簧的最大拉力的总和。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活塞回位机构还包括矩形密封圈,所述矩形密封圈固定于壳体中并套装于拉杆上,所述矩形密封圈与拉杆过盈配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摩擦限位机构还包括限制摩擦阻力环向左位移的第一卡簧,所述第一卡簧固定于容置孔中并与摩擦阻力环相接触。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一卡簧右端面距第二定位轴肩之间的最大间隙量为0.5±0.1mm。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摩擦片组件的右端面与制动面间的间隙设定为0.5mm。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摩擦限位机构和活塞回位机构均为四个,每个碟簧的弹力值设定为150N。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摩擦阻力环和摩擦定位杆之间的摩擦系数为0.5。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a)活塞回位间隙为0.5±0.1毫米,远大于现有制动器的0.15-0.25mm,有效克服了因回位间隙小造成的拖磨,使用寿命提高20%以上。
b)带摩擦片磨损自动补偿功能,不需要人工调整,降低了使用维修难度。活塞回位间隙始终保持在0.5±0.1毫米,避免了摩擦片磨损后因制动间隙过大造成制动响应时间长和制动所需液量不足的问题。
c)结构比较简单,装配和维修难度低,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现有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所述摩擦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所述摩擦定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所述活塞回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3至图7所示,一种拖拉机用湿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活塞2、摩擦片组件3、摩擦限位机构4和活塞回位机构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华瑞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华瑞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78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浮动锥体汽车同步器
- 下一篇:一种湿式离合器新型密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