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聚氨酯灌封材料包装袋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1148.X | 申请日: | 2014-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3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陈长青;黄荣;马培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赛沃化工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30/22 | 分类号: | B65D30/22;B65D81/32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161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氨酯 材料 装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袋,具体地,涉及一种聚氨酯灌封材料包装袋。
背景技术
目前,聚氨酯发泡技术主要通过专用设备混合,经高压喷涂现场发泡成高分子聚合物。但是此种发泡技术需要专用设备、压缩气体和电能,限制了聚氨酯的应用。
经对现有文献的检索发现,申请号为CN200620118135.9的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手动式现场聚氨酯发泡袋,是将聚氨酯发泡的两种材料异氰酸酯和聚醚装在一个袋中,而两者物质之间有隔离层,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内袋,以防止在袋中接触反应。使用时撕开封条,以手动方式从外部沿箭头方向推压,造成隔离层破裂。在经手工揉攥,剪开尖形顶端,成为出口,稍等片刻,以手适度挤压即可包装和填充作业。但是在该实用新型中,隔离层采用热压的方法制成,密封效果很难控制,当密封效果较好时,隔离层很难被挤破;当密封效果较差时,异氰酸酯和聚醚会在使用前混合,影响产品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氨酯灌封材料包装袋。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聚氨酯灌封材料包装袋,包括袋体和隔离部;
其中,袋体与隔离部可拆卸连接,所述隔离部将所述袋体的整体袋内空间隔离成多个独立的内袋空间。
优选地,所述隔离部沿所述袋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隔离部的长度略大于所述袋体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隔离部包括容纳槽和密封条;所述密封条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所述容纳槽中,在所述容纳槽的挤压下,所述密封条呈压缩状态;所述袋体设置在所述密封条和所述容纳槽的内腔壁之间;所述袋体在所述密封条的挤压下与所述容纳槽的内腔壁紧密贴合。
优选地,所述容纳槽为柱状腔体,其中至少一侧设置有开口。
优选地,所述密封条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密封条通过所述开口装入到所述容 纳槽中,与所述容纳槽形成过盈配合。
优选地,所述容纳槽的截面呈六边形、四边形、八边形或圆形。
优选地,所述密封条呈圆柱体且由橡胶制成。
优选地,所述密封条沿所述容纳槽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密封条在轴向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容纳槽在轴向方向上的长度,所述袋体呈四边形或椭圆形。
优选地,密封条的两端设置有拉手。
优选地,所述隔离部将所述袋体的整体袋内空间隔离成两个独立的内袋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隔离部,密封部包括容纳槽和密封条;使用本实用新型装有聚氨酯的A组份和B组份,只需拉开密封条就能将A组份和B组份进行混合,有效避免隔离层难被挤破,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隔离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为袋体;
2为容纳槽;
3为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赛沃化工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赛沃化工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11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回转区域检测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可分离式简易吊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