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漆加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2165.5 | 申请日: | 2014-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2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林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立伟 |
主分类号: | B05C11/10 | 分类号: | B05C1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一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0 | 代理人: | 刘兴耿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漆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加热装置,具体涉及油漆加热器。
背景技术
由于涂装业在冬季作业情况下,受气温影响很大。随着气温的下降,油漆粘度上升,所产生的直接后果是使喷涂机失灵,油漆管路堵塞。因此,为了防止油漆管路堵塞,可通过添加稀释剂或用火烤喷涂机和油漆,导致整套设备易损件增多,喷涂效果差等一系统问题。
另外,现市面上有出现一种用于加热油漆的油漆加热器。传统的油漆加热器基本是采用管式加热,通过加热管加热油漆的方式通常会出现以下几种问题:1)油漆加热器在不使用或使用时间长造成油漆凝固,从而堵塞油路的通道,造成不顺畅;2)通道被堵塞后难以清洗,造成清洗不方便;3)通过管式加热排放油漆的加热器无法拆开油路,影响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以上缺陷,提供一种加热效率更好,不会出现堵塞通道,便于清洗通道的油漆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油漆加热器,包括U型底座和竖立安装在U型底座上的电加热装置,该电加热装置由带中心透孔的加热圆盘和与加热圆盘一体成型的引线空腔构成。加热圆盘的内部内置有不可拆卸的电加热管,电加热管的电源线延伸至引线空腔并从引线空腔引出。
加热圆盘的正面设有与加热圆盘一体成型的螺旋形入油凹槽,加热圆盘的反面设有与加热圆盘一体成型的螺旋形出油凹槽,螺旋形入油凹槽和螺旋形出油凹槽紧贴着电加热管,使电加热管工作发热时将热量传递至螺旋形入油凹槽和螺旋形出油凹槽上。螺旋形入油凹槽和螺旋形出油凹槽的顶面均为平整面,并在平整面上分别密封固定有可拆卸的入油封盖和出油封盖,使螺旋形入油凹槽与入油封盖之间形成入油通道,螺旋形出油凹槽与出油封盖之间形成出油通道。当入油通道和出油通道出现堵塞时,可通过拆卸入油封盖和出油封盖,然后直接清洗螺旋形入油凹槽和螺旋形出油凹槽。入油通道与出油通道的中心通过中心透孔导通,加热圆盘的侧面设有用于连接油漆输入管的油漆输入口和用于连接油漆输出管的油漆输出口,油漆输入口与入油通道导通,油漆输出口与出油通道导通。
本实用新型的油漆加热器投入工作时,接上油漆输入管和油漆输出管,电加热管接通电源后开始加热。油漆从油漆输入口进入入油通道内,经入油通道内的螺旋形入油凹槽,从其边缘往中心的螺旋式流动后,油漆在流动的同时进行加热,接着从中心透孔流向背面的出油通道,再经出油通道内的螺旋形出油凹槽,从其中心往边缘的螺旋式流动后,油漆在流动的同时进一步进行加热,最后从螺旋形出油凹槽边缘的油漆输出口流出加热后的油漆。
作为优选地,所述引线空腔的前端设置有用于调节电加热管的调节开关。该调节开关共设置有五档调节,通过调节电加热管的加热温度,从而能够控制油漆被加热的温度。
作为优选地,所述油漆输出口前端设置有用于测量输出油漆温度的温度仪表。该温度仪表能够实时监控被加热后输出的油漆的实时温度。
作为优选地,所述电加热管为螺旋形电加热管。螺旋形电加热管位于螺旋形入油凹槽和螺旋形出油凹槽之间,通过热传递的方式进行加热。
作为优选地,所述螺旋形入油凹槽和螺旋形出油凹槽的边缘均设有螺孔,入油封盖和出油封盖均通过螺丝分别与其进行螺接固定。当需要清洗入油通道和出油通道时,直接拧开配对的螺丝即可轻松拆卸入油封盖和出油封盖。
作为优选地,所述螺旋形入油凹槽和螺旋形出油凹槽的边缘均设有密封胶圈。密封胶圈能够增加其密封性,确保油漆不会出现渗漏。
作为优选地,所述加热圆盘的侧面还设有用于与U型底座螺接固定的前固定孔和后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螺旋形入油凹槽和螺旋形出油凹槽导通的结构,使油漆流动更顺畅,加热效率更好,同时电加热管设置在加热圆盘内更安全稳定,不易损坏,另外配合可拆卸的油封盖,当油漆凝固在入油通道或者出油通道时,可直接将油封盖拆卸下来,从而能够轻松清洗入油通道和出油通道,解决传统技术中堵塞通道和清洗不方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加热装置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立伟,未经林立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21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